签名书的收藏
□合肥刘政屏
我收集了不少名家的签名书。偶尔打开一本新买的书,发现居然有作者的签名,那一瞬间的感觉的确有些奇妙。
有一段时间,遇到一本价格不是太高的签名书,也会顺手买回来。当然,这些签名书的作者往往都没有太大的名声,或者比较小众。
《80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年度概评》,作者朱先树,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印数2200,在当时绝对是太少了。查了一下,朱先树先生是著名诗歌评论家,1940年出生,四川省富顺县人,1965年大学毕业分配在中央文化部艺术局工作,1972年调入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78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工作,担任过编审、编辑室主任等职务。由于在《诗刊》社工作,对于全国诗歌创作的总体情况的了解,应该比其他人要全面一些,每年一篇总结性文字因此有了很好的基础。翻看这本书,读着那些熟悉的诗句,心里有一种久违的悸动。我知道,那是属于青春的记忆,在刺痛我的神经。
这本书是朱先树1994年10月签送给曹子西的。曹子西当时应该是北京市某文化部门的官员,后来任《北京通史》的主编,他们之间有交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在买《行走的中国》这本书时,并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甚至想当然地以为它或许是一本游记类的作品。当然,我更不知道张胜友是谁,尽管感觉这个名字有点眼熟。当我打开这本书,我才发现,作者是一位何等了得的人物。
张胜友,福建永定人,1977年29岁时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光明日报》从记者做到作品版主编,后来转入出版界,先后任光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作家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社长、总编辑,创造了一系列骄人业绩。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从事报告文学和电影、电视政论片创作,撰写电影、电视政论片24部,据说他的《力挽狂澜》《十年潮》《历史的抉择》等讴歌中国改革开放的政论片及《飞到联合国总部的神奇石块》《闽西石榴红》《世界大串联》等作品汇编入大、中学语文教科书;先后荣获20多次(项)文学大奖。这本《行走的中国》,就是他电影、电视政论片解说词专集。
这本书2009年6月出版后,张胜友就签名送给一位叫魏斌的先生,而据我猜测,他极有可能就是央视著名导演、纪录片频道总监魏斌。
买《丹青十字架——韩美林传》,理由无非两点:它是韩美林传记,而韩美林是在安徽工作过的画家;它有李存保的签名,虽然我不能确定李存保是不是写《高山下的花环》的那位,本书是不是他的作品。书买回来了,封面上写着茅山、光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扉页上则有李存保、王光明的签名。查了一下,茅山还真是李存保的笔名,王光明是山东作家,他们两人合作的作品不止这一部,报告文学《沂蒙九章》影响很大。这本书是送给“牟云女士”的,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她极有可能是总政歌舞团的一级演员牟云,他们都是山东老乡。
写到这儿,我发现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受赠者会把这些书丢弃了?是这类书的确太多,还是这签名书本身有问题?这其实也是我为什么不愿意从网上购买名家签名书的原因所在:利益之下,必然假冒充斥,这几本书价格基本平和,那些动辄好几十、一两百甚至更多的签名书,还真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敢买。
说白了,签名书首先是书,是要看的,升值这块不要太奢望,是否有人会买,是否有人相信,都是问题。因此,不必太当真,遇着了,买一本;遇不上,也不失落,随缘就好。
新闻推荐
□王帆今年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所住的攀枝花机场路333号21栋进行封闭管理,我和妈妈也居家观察。在楼栋封闭管...
富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