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之乡 厚重底蕴

西昌都市报 2019-05-14 07:55 大字

富顺文庙的状元桥为九龙镂空石拱桥,独具特色。读书人如果有幸蟾宫折桂,就可以从状元桥上通过了。 修建于1929年的富顺钟鼓楼通高28米,砖石结构,建造精美,是民国时期富顺建筑物西洋化的重要标志。 刘光第故居。

提起富顺,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富顺豆花。富顺豆花的确堪称富顺县最广为人知的一张名片,是富顺人的骄傲。

“我们富顺,不仅有香飘千年的豆花,我们还是英杰辈出的‘才子之乡’。”但凡遇见一个富顺人,夸起家乡来时的那份自豪感真的是滔滔不绝、溢于言表。

文/图本报记者王仆

才子辈出甲西蜀

始终如一的礼贤之心

才子之乡?非富顺籍的外乡人对此恐怕知之不多。

“我们富顺,自明代起就被誉为‘才子之乡’了,前前后后出了238位进士、807位举人、863位共生;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四川报业第一人宋育仁、红岩英烈江竹筠……都是我们富顺人。”富顺人如数家珍。

这是怎样的一方水土,何以竟才子辈出甲西蜀?(清叙州知府何源濬《富顺县志·序》:问犹有“才子甲西蜀”之称,与汉安之文献迭相雄长者乎?)

富顺,地处川南沱江之滨,公元567年因盐设县,人口108万。

昔日的富顺,盐井林立,鼎盛时所产食盐竟占全川一半以上。其时,沱江上是“千船竞发,首尾相接”;陆路盐道亦是肩挑背负、人喊马嘶、摩肩接踵,蔚为壮观,连慈禧太后闻听后都不禁感叹道,这简直就是朝廷的“国井”啊!(食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被长期垄断的经营项目,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和战略物资。)

得益于井盐的生产和贸易,“因利聚人,因人成邑”的富顺真的是富甲四川。腰包鼓起来后,富顺人首先想到的是投资教育。据史料记载,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太常博士周延俊被派任富顺。他到任后,亲自为学生讲课。六年后,他的学生李冕考中进士,成为富顺有史以来的第一名进士。在周延俊的倡导下,富顺建起了“宣圣庙”(富顺文庙的前身)。而此后继任的地方知县,大多重视学校教育,培修文庙。

地方官员重视官学成为传统,私人办学之风在富顺亦大为盛行,私塾遍及城乡,让子弟读书求取功名成为趋之若鹜的风俗,且经久不衰。而开此先河的富顺人名叫李文渊,北宋英宗二年(1065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因不愿与奸臣蔡京同流合污,李文渊称病返回家乡富顺,而后创办了富顺第一所私人学校——柳沟书院。风气一开,地方官员大力支持,以后告老还乡的官员和地方长官办学的越来越多。其时的富顺,可以说是学堂遍城乡,处处闻书声。

重教兴学使得富顺人才辈出,到1276年宋朝结束时,富顺考取的进士达67人。到了明代,富顺不但在科举考试中考取了众多的进士、举人、共生,还涌现了一批出类拔萃、颇有成就的学者,更有在全国列名“景泰十才子”之一的晏铎和列名“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才子之乡”的名头由是传扬开来。

始终如一的礼贤之心

不难看出,富顺之所以能成为钟灵毓秀的“才子之乡”,得益于当地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重教兴学之风,得益于儒学文化绵延不断地浸润积淀而成的深厚根基,而这一厚重的文化积淀不仅仅体现在保存完好、规模宏大、颇具皇宫气派的富顺文庙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古迹上;不仅仅体现在风味独特、香飘千年的富顺豆花为代表的一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看不见、摸不着,却更让人心生敬意的——那便是早已植根于富顺万千民众记忆深处,深入他们骨髓中,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那种对读书做学问之人、对有抱负有作为之人、对为民赴难慷慨成仁之人始终如一的礼贤之心。

此非虚言。就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吧。今天,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大都知道“百日维新”以及“戊戌六君子”是怎么回事,或许还能说得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位慷慨就义君子的名字。但再要展开,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得上来了。

2019年4月18日下午,笔者来到刘光第的故乡富顺县赵化镇采风,在凭吊了刘光第的故居和墓园后,对刘光第以及刘光第家乡的父老乡亲不由得肃然起敬。

赵化古镇坐落在沱江边上,三面环江。传说因宋太祖赵匡胤点化而建成,故称赵化。古镇赵化建于宋,兴于明,盛于清。自流井的盐以及南来北往的物资通江达海都要走赵化码头,于是成就了赵化的古老与繁荣。

但刘光第一家并未因赵化的繁荣而富贵。刘光第少时家贫,父亲曾当过“剃头匠”,母亲含辛茹苦亦要督促光第兄弟二人读书。23岁得中举人,24岁时(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88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那时的刘光第可谓踌躇满志、前程似锦。然而,在列强横行、国势衰危之际,刘光第毅然投入变法维新运动,成为辅佐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1898年)的军机四章京之一。变法失败,与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一同被慈禧太后“不审而诛”,杀害于菜市口,年仅39岁。

刘光第遇害后,乔树楠等四川同乡出面料理丧事。9月上旬,在四川同乡的协助下,刘光第的灵柩由海道、长江、沱江返回赵化镇。船入沱江,沿岸百姓听说上半年为他们奔走募捐救沱江灾民的刘大人灵柩船来了,纷纷赶到江边瞻仰或帮着拉纤。泸州京官高楷、州官沈秉堃及寓泸的周善培等知名人士发起盛大的“路祭”,赵化镇的百姓以及川南各地的举人、秀才,还有哥老会的人,纷纷前往参加追悼祭奠活动。

在那个空气中弥漫着让人窒息、人人自危的时代,敢于公然追悼祭奠一位被当局视为“乱党叛逆”之人,这些同乡、同仁以及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父老乡亲,该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担当啊!

不是他们全然不顾及自身的安危,而是在他们看来,刘光第不仅仅是学有所成的读书人,更是立志维新图强振兴国是的志士,是他们的英雄,是他们的骄傲。为了心中的那份骄傲,他们慨然将安危置之度外。

这,难道不是富顺千百年来厚重历史文化所积淀下来的礼贤之心吗?

新闻推荐

2018年度四川新闻奖报纸副刊好作品奖评选揭晓内江日报社作品获佳绩

(全媒体记者李静)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获悉,2018年度四川新闻奖报纸副刊好作品奖评选日前揭晓。内江日报社选送的...

富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