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农业小镇,到建设泸州近郊生态文明镇、泸宜自结合部区域中心城镇 丹林镇 转型发展风正劲

泸州日报 2019-03-20 09:28 大字

■温未希 本报记者 李界

3月17日,周末,阳光和煦,春意盎然。

在距城区25公里的江阳区丹林镇樱花谷,游人如织,赏花拍照,沐浴春光;2公里外的忆家香晾晒场内,一车车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聆听,了解纯手工酿造技艺;3公里外的梨花村,游人三五成群漫步林荫小道,细嗅花香……当天,上万名游客为丹林的春景再添一抹亮色。

这个位于泸州、宜宾江安、自贡富顺交界处的典型的农业小镇,缘何吸引了人们的眼光?这得益于近年来丹林镇围绕做强优质教育、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城镇建设四大支撑,加快泸州近郊生态文明镇、泸宜自结合部区域中心城镇的建设。

打组合牌

发展乡村旅游

镜头:夕阳染天际,梨花入眼帘。漫步在梨花村,2.4公里的骑游道两侧,1500余株上百年的瓢梨树梨花盛开,一簇簇梨花点缀,大碗口粗的瓢梨树苍劲、挺拔,游客源源不断,一睹梨花的风姿。在百年梨树旁,观落日赏晚霞,梨花村的豆花烤鱼、腊猪蹄和原生态的蔬菜,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在丹林镇,不仅有静美的梨花,烂漫的樱花同样受游客追捧。占地600多亩的樱花谷,有来自日本、韩国等地的20余个品种近万株珍贵樱花。“爱她,就带她去看樱花”,已成为丹林樱花谷最美的推荐词。

记者观察:赏花、游玩、采摘、吃农家饭菜,让丹林镇成为市民近郊游青睐地之一。当前,以梨花村、樱花谷、梨花源、忆家香、丹林宫等为核心的丹林“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持续升温。

近年来,丹林镇在传统梨花的基础上,继续做大“百年梨雪·康养丹林”文化旅游品牌。樱花谷将升级打造游客接待中心、小木屋住宿区等服务休闲设施,并逐步增设水上游船区、花海摄影基地、食用玫瑰园等10大片区。

同时,丹林镇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丹林宫。位于丹松村的丹林宫,修建距今已有1450年,最初被称为万年寺。1908年,经多方爱国人士复建,用作当时地下联络站,始名为丹林宫。

筑牢根基

巩固优质教育

镜头:“叮铃铃……”3月11日早上6时,闹钟叫醒了睡梦中的王利萍。拾掇拾掇,她出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又是新的一周,她要在7时20分前赶到学校。

王利萍是丹林中学的英语教师。升旗仪式是每周一的重头戏,作为上周值周教师,她在升旗仪式上对上周校园工作作了总结。上课、批改周记、开会、备课……一天工作满满当当。中午困了,她就趴在办公桌上小憩后继续工作。

“虽然每天很忙,但到丹林中学这几年,学校良好的氛围感染了我。”王利萍说,“学校教师团队你争我赶,学生自觉努力学习,真正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责任。”

记者观察:丹林镇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每年出资20多万元奖励学校、教师、学生。

丹林中学、丹林小学全新的综合教学楼及足球场已经投入使用,包括丹林幼儿园在内的几所学校硬件设施已提档升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造全市高品质学校,丹林镇持续发力。仅丹林中学而言,已六次荣获泸州市优秀学校称号、20次获江阳区素质评估特等奖,吸引了丹林镇周边镇和宜宾、自贡的学生前来就读,在这所非寄宿制学校中,每五名学生中,就有一名不是丹林人。而这些外来学生及家长,正不断融入丹林人的生活。

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农业

镜头:3月17日,丹林镇场镇外的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门外,停了几辆川Q牌照的大巴车,游客或在参观生产酱油和醋的晒场,或了解生产工艺,或忙着购买产品。这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近段时间每天都要接待近千名游客。而让忆家香员工更忙的,是收购本地黄豆和发展农户、其他专业合作社种本地黄豆。目前,忆家香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已是市级示范社,有1000多户社员为其种植本地黄豆,这一数字,在今年或许会成倍增长。(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川菜明珠:自贡盐帮菜

□沈悦指导老师:冉清红自贡盐帮菜是川菜体系下小河帮的代表菜系,带有浓厚的自贡地域文化色彩。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支持、媒体...

富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富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