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你在哪儿过年?

华西都市报 2018-01-27 06:50 大字

郑劲松(重庆)

“今年,你在哪儿过年?”刚进腊月,几年没见的表哥就打电话问我。“还没定呢。”我只能这样模棱两可地回答,因为还没有和妻子商定。

“到哪儿过年”能够成为问题的,恐怕多是出生在多子女家庭、弟兄姊妹又不在同一地工作,或老家与当下生活工作的地方有点距离,或夫妻俩老家各在一方,甚至即使在一个地方,年三十晚在男方还是女方“摇摆不定”,凡此种种。

元旦前后,朋友圈纷纷晒“十八岁”,意思是:即使00后也已日趋成熟,到谈情说爱的正式年龄。男女朋友双方,如果各自的家不在一地,或相隔较远,也许到了纠结“到哪儿过年”的年龄。

自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后,以后的兄弟或姊妹之间,只要父母还健在而又不在一地,那么,又会涉及这一问题:回哪个家过年?哥或妹、姐或弟都回去了,我们不回去?或者,他们不回去,我们得回去陪父母吧?

看看,“在哪儿过年”还会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吗?

过年,关键在于一个“过”字。除夕到初一,就那么一天,就那么一刻,甚至就那么一秒,本来从不断线的时间,就被赋予人为的含义——新的一年开始了,所谓“爆竹一声除旧岁”。

那么,你和谁在一起,在哪儿迎来这新的一秒或新的一天或新的一年?生而为人,没法脱离社会角色,也没法脱离家庭这个最小的也最直接的组织细胞。这一“过”是怎么“过”的,往往无意识地表达着一种伦理情怀。

直到今天,不管社会如何转型,不管城镇化进程如何不可逆转地加速,费孝通先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判定的乡土中国那种人情社会,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我们不能一味地反思什么关系社会而粗暴地贬低这种人情社会,应该是:好在这种人情维系,或需要回归这种人情维系,中国的稳定与繁荣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更何况,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倡导,人们普遍对传统伦理的自觉,对家风承传与延续的认同也日渐增强。由此,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也就是过年,必然成为这种家风、传统、人伦、人情(包括亲情、友情、乡情)等的一次集大成仪式。

每年,从国家到地方都高度关注的春运,上亿万人次的东西南北中、五湖四海的流动,就是这样一种仪式——尽管过年的仪式感早已淡化,但这样一年一度庞大人群的迁徙与流动,不正是一种饱含情感、道德、伦理的仪式吗?

不要简单片面地放大所谓春运的种种问题,当你意识到这是一种仪式,我相信,这样的仪式怎么说都令人肃然起敬。这样思索着,“在哪儿过年”还会是一个肤浅的问题吗?

当然,最终,“在哪儿过年”会落实为一次不得不决定的行动。商量,就是一种权衡,一种坚持,一种妥协,一种和气,而不应是哪一方的自我中心。

年近半百,我相信自己的情形也许在一定范围内有些典型:母亲走了,父亲还在;岳父走了,岳母还在。我和妻子都在重庆工作,但我老家在川南富顺县乡下,妻子老家在另一个方向的下川东——云阳县的一个镇边。

如果以自己为中心,两个老家离我各有两三百公里,不远不近,即使现在的便捷交通,单边也得半天。于是,过年就自然而然达成一种平衡:今年你家,明年我家;年前你家,年后我家——两边跑。如果哪家春节期间有大事,包括直系亲属婚丧嫁娶,那么,就自然而然地相继调整。

所以,最终选择“在哪儿过年”,难道不正是家庭中的一种民主协商么?和谐社会从家庭开始,我们需要这样的民主协商。因为,我们必须携手走过一年又一年。因为,年一过,春天,就开始了。

新闻推荐

维护竞争秩序 净化市场环境

(记者欧亚非)记者日前从市工商局获悉,2017年12月26日至31日,2018年1月1日至4日,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大规模开展了“红盾春雷行动2018"节日市场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先后立案调查违...

富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