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一周,我们找到了民国时期的“猪八戒拱渣”和明朝顺德的白糖糕 本报联合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发起“传承川菜文化 共创美食之都”活动,飞哥兰妹推荐最值得品尝的川味

成都商报 2012-06-06 17:35 大字

从上周三开始,本报餐饮工作室联合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发起“传承川菜文化 共创美食之都”活动,诚邀广大读者及市民踊跃推荐值得品尝的川菜、火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接到了上百条推荐川菜火锅的信息,这其中还有著名的飞哥兰妹。

飞哥口水滴答地推荐紫荆电影院旁的1810啤酒馆,不要觉得惊奇,因为这里的麻婆豆腐可是一绝,做得甚至比很多专业的川菜馆子都还正宗,做到了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很是值得专门到此一尝。另外飞哥还推荐了三圣街张麻辣的拌白肉,用飞哥的话来说,“那是种很古老的味道,是我小时候吃到的拌白肉的感觉,很是难得,我每次路过都要买点。”兰妹则推荐了西门内化成营和巷49号的万春腌卤,“这里的青尖椒炒猪脸肉可是当家菜,猪脸肉是已事先卤制好,客人点的时候,再现爆炒出来的,猪脸肉油脂多,大火爆炒后去掉了部分油脂,使肉质更有嚼劲,再加上辣死人不偿命的青尖椒,是一道极佳的送饭菜。”

网友鼎力推荐,失传川菜现身

在众多推荐里,网友(@传说中的胖哆哆)力荐位于泡桐树12号的知味斋,他在这里吃到了失传已久的川菜。

这家小店经营巴蜀地域风情传统川菜,在精心筹备两年多的时间里,老板娘走遍巴蜀各地搜寻已失传的各种传统川菜,其中“猪八戒拱渣”最为有名———这是川南富顺极具特色的菜,当时金川(今富顺县)的豆花已远近闻名,餐馆里剩下的豆渣就非常很多,厨子便会将多的豆渣带回家。有个厨子心血来潮,用肥厚的猪头肉和豆渣做了一道菜肴,油脂加热被豆渣吸收,莫名的好味,进而将此加工改良成一道招牌菜。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变迁,“豆渣烘猪头”几经坎坷,在民国时期的富顺兜山镇惊现于世,但经连年战乱又失传于世。现在品尝到的是当地居民根据老人的口述制作而成,又更名为“猪八戒拱渣”。虽已不知有无古时之美味,但同样保留了“肉质柔糯,肥而不腻,豆渣酥香”的口感。

新浪微博上(@曦-- )也有推荐:文殊坊里的金芙蓉酒楼还能吃到地道传统的白糖糕和牛肉焦饼,“记得我们小时候,几乎家家茶楼都会有白糖糕。这款点心最早始创于明朝顺德年间,据说是一梁姓小贩蒸松糕时失手令粉质下坠而创出,它清甜爽口弹牙,看起来简简单单,实际工序繁琐到极:它是把大米磨浆,用米浆糕种发酵后,加入白砂糖蒸熟而成。其间功夫甚考师傅,但是又卖不起价,所以越来越少餐厅酒楼肯做。牛肉焦饼也是按传统方法制作,以牛油酥烫面制皮包牛肉馅,制成饼,再煎炸而成。”

新浪微博网友(@三小水)推荐了西二道街王鸡婆土鸡馆的凉拌鸡,按老方法来拌,先将生花椒、葱用菜刀剁碎,再加入盐、味精、酱油、姜粒,可以放一点糖,加入一点点鸡汤,放入红油,将所有调料一起搅拌,再与鸡块一起拌匀。特点是咸、鲜、麻,有生花椒和葱的清香,而且花椒一定是用上好的汉源花椒,麻味悠长。

另外一位新浪微博用户(@成都老姜不辣)推荐了位于紫杉路步行街的蜀山火锅,“这里是能吃到成都老火锅味道的地方,但用的不是老油。这里的火锅锅底不倒进内堂,而是倒入门口兑有肥皂水和墨水的桶中,这一过程不但顾客看得见,而且连路人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做法让我吃得很放心。”

请,继续推荐最值得品尝的川味

用你的微博发送你喜欢的川菜或者火锅名称,加上#2012美食之都最值得品尝的川菜、火锅#,写下推荐理由并附上照片,AT(@成都商报美食),入选之后不仅有机会加入“好吃嘴俱乐部”到各大餐饮酒楼免费吃喝品鉴,更有机会获得“商报好吃嘴大礼包”。

同时,我们也接受各大餐饮酒楼、火锅的报名,老板或者大厨都可以带上你们得意之作来接受大众严格挑剔的品评。最后本报将联合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还会为获得好吃嘴们青睐的企业颁发牌匾,以此证明你们在业内的受欢迎程度。

成都商报记者 吴坚

新闻推荐

流浪汉煮顿饭500余人灭火10小时 事发自贡富顺,50亩林地被烧毁

成都商报讯(实习记者袁伟记者张柄尧摄影报道)3日晚7时许,自贡市富顺县安溪镇发生山林火灾。大火自安溪镇临江村的雷家坡蔓延至安福村的半边山,初步估计火场面积达50亩。火情发生后,安溪镇及周边几个乡...

富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