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堂问案”到“主动出诊”
在淄博市周村区杏元子村,诉讼代办、法律宣传、指导民调、完善村规民约,都可以在一个小屋实现。这个被称为“微法庭”的小小房间,折射当地法院构建源头治理新生态的“大乾坤”。
淄博法院从“坐堂问案”到“主动出诊”,把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在山东率先实现案件增幅同比下降目标,案件总量降幅居全省第一。
小屋里的“情理法”
杏元子村因棚改拆迁等引发纠纷,成了软、弱、涣散村。今年3月,“杏元子村微法庭”成立,这个只有12平方米的小屋,承担起化解村居矛盾纠纷、促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使命。
“老百姓是不愿轻易把纷争闹到法院的,只要把调解做细,大部分纠纷会迎刃而解”,杏元子村村书记董锋是周村法院退休的老庭长,也是微法庭特邀调解员,他摸清群众心理,请出村里8名德高望重的老乡贤成立“参事委员会”。
杏元子村的矛盾纠纷,村民首先到“微法庭”解决,董锋和乡贤们先调解,对可能引起诉讼的,通过“微法庭”视频连线值班法官。微法庭的功能还不止这些,周村法院院长谢宜冰介绍,调解不成的,法官可以携带巡回智慧设备,把“微法庭”直接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群众身边,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村委会讲“理”,乡贤讲“情”,法官讲“法”,村委会、乡贤和法官“三联调解”,让“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成为现实。成立调解室以来,没有一起经过微法庭转入诉讼程序的纠纷案件。
在淄博,这样的“微法庭”有57个,马锡五“携卷下乡、就地办案”的优良传统焕发新活力。
给矛盾做“免费体检”
“已病”要治,提前治“未病”更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打官司并不是化解矛盾的唯一办法,矛盾越小越好化解,最理想的状态是止于未发。”淄博中院副院长徐兴军说。 淄博法院做到靠前再靠前一步,努力让更多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
沂源是林果大县,然而随着果品经济发展,各类纠纷逐年增加,“果农的法律意识不强,以前因交易不规范,衍生大量问题,一些果农劳增产不增收,有的陷入无休止的诉讼当中。”沂源法院院长戚发俊介绍。
沂源法院决定从“头”抓起,给整个果业链“把脉”,排查出 20余个风险点,建设“乡土调解室”,量身制作水果买卖合同甚至欠条范本,还与镇办党委政府推动建成行业调解组织12个。
“靠前一步”产生明显效果,今年以来沂源全县涉果业链纠纷下降70% 以上。
博山区法院则主动参与辖区村级合同清理专项整治活动,“相当于给村居做免费体检,用少量投入取得更大效果”,博山法院院长姜冰打了个形象比喻。该院指导制定村规民约,为160多个村居社区提供规范化法律指导,今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用小数据撬动大效能
诉源治理不能只靠法院“单打独斗”。“我们不仅要审理好案件,也要主动融入多元治理,推动形成诉源治理大格局。”淄博中院院长梁久军如是说。
淄博法院借助信息化打通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用小数据撬动协同治理大效能。
打开淄博法院开发的诉源信息平台,可以看到各类涉诉信息,这是全国首个涉及诉源信息的自动检索平台。依托平台,淄博建立了对“万人成讼率”数据定期报告制度,为党委综治考核通报提供数据支撑,成为社会治理“晴雨表”和社会治理决策“指挥棒”,凝聚起“协同作战”合力。
这股“合力”激发出的能量是几何级的。张店区湖田镇湖田法庭辖区覆盖大部分城乡接合部、化工区以及棚户区,矛盾一旦产生化解难度较大。张店法院院长任永介绍,该院与湖田街道党工委共同探索,形成诉源治理“湖田”模式,迄今已成功协助化解矛盾纠纷近400件。
工作重心下沉,诉讼数量降了,不意味着法官工作量减少,而是工作思路和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进而带动质效显著提升。
以淄博法院为典型代表,山东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截至 11月30日,今年已发起诉前调解 67.9万件,比去年同期增加 22.1万件;诉前调解成功37.3万件,比去年同期增加 7.3万件,调解成功案件数居全国第二位,收案同比下降11.93% ,是全国收案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郭德民马云云
新闻推荐
为培养学生们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近日,南麻街道东高庄小学组织了以“爱心无限,快乐奉献”为主题的献爱心义卖...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