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工匠 是怎样炼成的?
熊兆军: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卫红:淄川区遇韵陶瓷工作室首席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李原斐: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陶瓷原料准备工技师司书伟: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董涛:淄博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副科长、高级工程师刘永强:淄博永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编者按:为弘扬淄博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升职工技能技艺水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由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了培养选树“淄博金牌工匠”活动,本次评选面向全市各行业在职职工,重点关注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一线操作、技术人员群体。最终熊兆军、王卫红、李原斐、司书伟、董涛、孙文超、靖维建、刘永强、田纪友、毕于民、刘绪贵、林维华、许俊峰、张建华、王国星、车延良、刘培华、孙晓东、付玉芬、巩伟20位职工当选。今日,《工会之窗》刊登其中六位金牌工匠,以飨读者。
“产业教授”的科研创新路
熊兆军,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钳工工作至今。他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有多项科研成果问世,每一项专利成果的背后都蕴含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被淄博职业学院聘为首批“产业教授”。
熊兆军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从他的工作历程中可探一二。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参加工作的熊兆军,为了提高自己,再次踏进校门接受教育。1995年毕业于胜利油田职工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2001年11月取得钳工技师任职资格,2009年12月取得高级技师资格,2016年11月获得张店区首席技师称号,2019年获得张店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9月被集团公司授予岗位技术标兵……
在丰富的经历和诸多荣光背后,熊兆军有实打实的成果在支撑。他曾取得胜利油田技术成果奖5项:一等奖1项《水压机水路系统的改进》,二等奖1项《水压机低压水泵吸水口的改进》、三等奖2项《倒棱机床头箱一级轴的改进》、《开卷机改造》,优秀奖1项《倒渣机机架的固定》,每一项专利都把他所为之奉献拼搏的领域推向了新的高度。
熊兆军的创新能力极为突出,工作至今,在他矢志不渝的钻研下,他获得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足有5项:《水压机升降托辊导向杆》,《小管径焊管管端内焊缝修磨机头》、《液压油净化装置》,《螺旋焊管开卷机铲刀防护装置》、《剪板机带钢导向装置》。
不仅如此,熊兆军将工作实践经验和知识理论相结合,发表技术论文《断轴弯曲的快速修复》、《厌氧胶的应用》、《液压阀的失效分析及修复》、《油温对液压系统的影响及控制》等9篇,鉴于熊兆军在学术和技能上的突出表现,2018年,他被淄博职业学院聘为首批“产业教授”。
2019年,他受邀参加淄博职业学院《工匠大师进校园报告会》,以自身经历为基础、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报告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熊兆军所在单位的负责人曾经说,他立足本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更多的人学习,也希望公司更多的人能像他一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总结、创新、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为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杨秋云焦家琪)
做一个匠人守一份匠心
没有一份挚爱,怎能追求技艺无止境,26年如一日,王卫红精研技艺,坚守工匠精神,是淄博陶瓷文化传承的一面旗帜,也是让淄博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
王卫红说,匠人们的付出来不得一点取巧,守正创新继承发展陶艺文化是她的使命和责任。她在陶瓷这条路上一直耕耘不辍,曾多次获全国和省级金银奖30多项。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大赛金奖、全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金奖、中国艺术节工艺美术金奖;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淄博市陶瓷艺术大师等多项殊荣。
王卫红在全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她还应邀参加首届山东省文博会现场技能演示,参加刻制中国陶瓷馆大型瓷板壁画《齐魂》《聊斋》《火的艺术》及《颜文姜故事》系列刻盘等,业内对她技术水平和深厚功底都有较高评价。
她的作品“群贤图”“国色盈盈”等收录《名家艺品大观》。2015年应邀赴韩国陶艺交流,2016年赴我国台湾陶艺交流,将富有山东味道的艺术风格传播到全世界及全国更多的角落。多年来,王卫红配合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办“海外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传承传播陶瓷文化。
与此同时,她坚持强己育人,积极为壮大后备人才队伍力量作贡献,带徒授艺热心传道授业解惑,她悉心培养的学生基本功扎实、综合技能优良,以至于师徒共同被聘为客座教授。王卫红始终带领徒弟们挖掘传统技艺精髓、继承发展结合当代工艺现状,开发新工具、新材料、新器型、新釉面,延展创造新工艺特色、适应时代生活新需求。
她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编写教本课程,推动陶艺和刻瓷走进学校课堂,并与自己的徒弟到课堂中去向学生授课,让小学生从小感受陶瓷文化,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王卫红鼓励和支持徒弟在展会和培训班展示技能、历练技艺、磨砺素质,为的是要带动、影响、传播、感染更多的人爱上陶瓷,让中华传统文化技艺薪火相传。
作为徒弟们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同行的榜样,王卫红始终铭记立德树人,在强化自身技艺同时,注重品德成长、爱心培养,在这样的精神下,她支持和帮助徒弟们向残疾人联合会、红色文化教育馆址等捐赠作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曾带头为乡村一线防控捐款捐物。
(杨秋云焦家琪)
“状元郎”鹏程万里
李原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总决赛在福建德化举行,全国各地的110多位名匠云集于此。一个来自淄博的身影也在其中,他以最沉着的姿态拔得头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授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他就是刚满30岁的李原斐。
入职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3年来,李原斐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他爱岗敬业,爱钻研技术,领悟能力强,肯吃苦、勇挑重担,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很高,在多次参与国瓷任务期间,他早已练就了过硬本领,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比赛,不仅为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为山东陶瓷争得了荣誉,更展现了当代陶瓷技师的精湛技艺和良好精神风貌。
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努力的汗水。滚压成型作为重要工序,绝非一朝一夕即可精通,李原斐自2007年起作为学徒跟随“淄博市首席技师”马芝林解决诸多生产技术难题,他们先是将以往难以还原的“德国设计”正品率提高到80%,又相继解决了注浆思维杯生产过程中80%以上的生产难题;解决了思维杯因滚压坯体薄烧成后造成的变形问题;解决了异型机生产品种单一,生产设备设计的问题,保障了生产品种的多样化。
2018年,师傅马芝林退休后,李原斐独当一面,不忘初心,潜心钻研,努力积累经验,对舞动碗、涵艺碟匣钵等难以成型的特殊造型进行模型上的反复研究和修改,在保留产品外型的同时大幅提升成型率,多次解决车间技术难题,在公司内部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9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李原斐也踏上了这片四季如春的土地,这一次,他是来接下“全国技术能手”的证书。在这个陶瓷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适应新形势、对标高标准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支为建设新时代国瓷强国的目标而生的队伍里,也有李原斐的身影,他注定在这条道路上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杨秋云焦家琪)
“小技小改”换来大效益
司书伟平时是一个爱琢磨爱动脑的人,他多次对车间项目进行改进,解决了生产中多项技术难题,节约成本每年超过百万元。
司书伟是新华制药104车间职工,左旋多巴产品L-350班组副组长、技术员,中共党员、高级金蓝领,他以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他凭借高超的技术水平,曾获得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2019年全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机合成化工职工组二等奖,也曾屡屡在公司技术比武中夺魁。除此以外,他还多次获得公司“金牌工人”和“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足以体现他为公司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本人爱岗敬业和扎实肯干的优良作风。
他大胆提出工艺改进项目,提出并实施多项较大合理化建议并解决了生产中多项技术难题。如,提出建议并实施了L-340缩合母液陶瓷膜过滤和L-350母液板框过滤物料回收项目,实现了母液中物料的回收再利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使制造活性镍的原料镍铝合金单耗稳步下降,节约原料成本40余万元/年;在L-340离心母液汽提去除氨氮项目中,他将母液氨氮含量降低了90%,大力推动了生产过程的环保化。
他改进了氨气吸收提浓装置,不仅为公司节约了60余万元原料,还实现了废氨水的原料回收套用和副产品脱硫剂的商业化销售,变废为宝;他所设计的磁力管道除镍装置,使洗镍水排放超标得到有效控制,重金属镍稳定合格;他在L-350厂房乏汽水综合利用项目中,实现了工艺用水和蒸汽的节约,减少了废水排放,每年可实现能耗节约50余万元。
在诸多成就的背后,是一位朴实工匠的赤子之心。他热爱着公司也热爱着工作,热爱着技术也热爱着研究。在班组内,他毫不吝啬地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车间及班组带出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影响着更多的人像他一样锐意进取,脚踏实地。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新华人的坦荡人生,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新华人之歌。
(杨秋云焦家琪)
做轨道交通创新领路人
说起董涛,同事们都对他赞赏有加。2018年12月26日,规模宏大的淄博北站投入使用,在三年的建设工程期间,董涛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师中的一员,他凭借过人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工程节约建设资金14100万元;统筹加速开展项目用地指标采购工作,为财政节约支出18000万元。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场,都能看到董涛忙碌的身影。在济青高铁和淄博北站及周边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中,他第一个全面完成挂包里程最长、拆迁量最大的区县;对市域内选线方案、站位设置提出了优化意见,为增设临淄北站创造了条件,打破技术瓶颈,将淄博北站打造成淄博市第一个集国铁始发车、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公交、私家车为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工程。
董涛在优化产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的“雷厉风行”还不止如此,他在职期间始终不遗余力地积极稳步推进淄博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项目规划、选线、站位、站场位置等进行细致审查,对技术难题认真探讨研究,提出合理意见,并多次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比较,方案优化后较原方案节省投资30600万元。
董涛有许多荣誉加身,他锐意创新,曾被评选为淄博市委、市政府新旧动能转换先进个人;他恪尽职守,被推举为淄博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他积极进取,曾获得过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他勤勤恳恳,在济青高铁百日劳动竞赛中获选先进个人;在单位他连年工作考核被评为优秀档次,记了三等功。
董涛的工作经历丰富,在沂源县水处理中心、淄博职业学院基建处、淄博市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均曾任职,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技术水平都在日久天长的打磨中更显突出,由此才能在一次次工程任务中频发异彩。
董涛还将张博铁路及淄博站客运设施改造打造为国内首创。创造性地提出了双线电气化、全封闭全立交、合理增加站点、公交化运营、淄博站新增专用车场,采用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国铁和地铁车型结合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想法。带头攻坚克难,解决技术难题,突破技术难点,打破国铁原有运营模式,将项目打造为全封闭全立交、国铁I级铁路。
董涛以一名匠人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新旧动能转换、交通强市发展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新风貌新作为,以及一个党员显著的先进性。
(杨秋云焦家琪)
情定陶艺勇攀高峰
刘永强是著名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在以刻瓷为代表的淄博陶瓷艺术界,可谓人才济济、高手如林。而刘永强却因其作品新颖、技术高超、成绩斐然脱颖而出,他同时担任着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凭借着对陶瓷事业的热爱以及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刘永强创作了大量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陶瓷艺术精品。在他刚刚参加工作仅五年后,他所刻制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肖像,就曾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送给戈尔巴乔夫本人。他的作品斯里兰卡总统肖像也曾被山东省政府作为礼品赠予总统本人。省外办还专门致函表扬刘永强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如今经过31年的艰苦努力,刘永强的艺术创作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创作力十分旺盛,总能让人感受到潮涌井喷式的气势,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刘永强就完成了《寒香图》、《江山清胜图》、《敦煌礼佛图》、《山居图》、《溪山静幽图》、《五岳之首》等十几幅刻瓷作品。但那幅历时3年刻出的《清明上河图》却格外引人注目。整幅作品中难度最大的是人物的刻画,无论是动作还是表情,都需要极其准确地呈现,每一个人物的线条和顿挫关系都必须相当明确,《清明上河图》中心部分的大桥上,100多个人物中最小的只有4毫米,还要将国画的笔墨效果和强烈的金石韵味交相融合,可想而知完成这幅作品消耗了多少精力,凝聚了多少心血,这是我国首次用刻瓷的手法表现《清明上河图》。
刘永强先后有40多件作品在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中获金奖,近100件作品在全省陶瓷创新评比中获奖。在最新出版的《中国陶瓷百年史》中,刘永强的名字载入了《中国陶瓷百年史》史册,成为淄博刻瓷艺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多年在刻瓷艺术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中,刘永强始终秉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攀登陶瓷艺术巅峰的脚步永不停歇。
(杨秋云焦家琪)
新闻推荐
共守初心教育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学生学会付出,懂得感恩,近日,沂源县鲁山路小学组织开展“‘疫’路有你、共...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