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等靠要”提起精气神 “扶贫超市”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张 焱
积分换物享实惠
11月24日,趁着赶集的空儿,沂源县中庄镇中庄村贫困户李淑芬来到镇上世纪东方超市的“扶贫专区”,喜滋滋地用手中的兑换券换了6包面条。李淑芬对记者说:“要过好日子,咱自己也得加把劲儿。”
记者看到,这里的商品涵盖了米、面、粮、油、牙膏等生活用品和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还有衣服、学习用品等20多类商品。价格标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写的不是金额而是分数:“面条,2分”“脸盆,5分”“大米,30分”……
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扶贫超市”主要通过“激励”模式开展帮扶。“激励”模式是通过洁美家庭、美在家庭评选、孝善养老、自主就业等,以评先树优、奖励先进的方式让受助者获得积分。积分兑换券只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贫困户可凭兑换券在“扶贫超市积分兑换区”内按“1分兑1元”兑换实物,也可以在超市其他领域,以商品标注的价格折算积分进行购物。
2018年5月,中庄镇依托全镇广大干部、企业家、社会爱心人事、离退休老干部捐款和镇政府配套资金30余万元成立了果乡爱心志愿服务社,旨在救助遭受大病大灾的困难群众。在此基础上,结合不断筹集到的爱心物资、善款,于2018年12月成立了“扶贫超市”。为方便群众兑换物资,与世纪东方连锁超市合作,将“扶贫超市”设立在镇驻地世纪东方超市内,并依托镇辖区内5处小型集市建成5所小微“扶贫超市”。“扶贫超市”运行以来,已向2000余人次的贫困人口发放价值11万元的超市兑换券。
岗位提供促就业
如果说积分换物的解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扶贫岗位进超市则增长了贫困户脱贫的精气神。记者了解到,“扶贫超市”商品供应除了实物领取,还提供岗位申请的机会。
“自己有了收入,还能进‘爱心超市’领东西,既得实惠,又有面子。”贫困户毕玉玲觉得自己的腰杆挺直了。她在扶贫超市认领了在大沟煎饼坊打工的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目前试用期合格,还额外得到50分的奖励,可以去“扶贫超市”选购商品。目前全镇有50人通过扶贫超市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2018年以来,中庄镇通过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在全镇范围内兴建了大沟村煎饼坊、南刘庄鞋帮厂、耿庄塑编厂等6个扶贫车间和6个带富主体、57个小微站点,在就近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基础上,共拿出50个针对贫困户的就业岗位,全部放到“扶贫超市”统筹调配,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推介,让贫困群众在兑换物资时,一并了解就业岗位供需情况。凡是在“扶贫超市”领取工作岗位并通过一定的试用期限表现得到用工单位认可的,超市还会额外发放奖励积分卡。
目前,中庄镇第一批投放的50个岗位基本认领完成,第二批补充的岗位已进入超市。
技术服务助脱贫
在中庄镇的扶贫超市里,贫困户还可以挑选到“技术服务”这一商品。这样的发展帮扶服务利于更大限度地提升贫困户自主脱贫致富能力。
中庄镇作为林果特色产业镇,全镇苹果、大樱桃、桃、草莓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超过4.5万亩,贫困户脱贫致富不缺少产业和项目,缺的是动力和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扶贫超市”一方面依托中庄镇苹果学院,将农果管理的技术服务变成超市商品,在超市内建立贫困户种植发展需求台账和专家服务队认领台账,由“扶贫超市”代为完成双向选择对接,并及时向贫困户派送农业技术专业人员和服务。另一方面,扶贫超市委托中庄镇电商中心,对贫困户生产的果品进行分级销售,凡是达到电商收购标准的果品,电商企业优先代销,所需费用,由“扶贫超市”筹资补贴。
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全镇贫困户更新、发展高品质果园、大棚530余亩,2019年1—10月份,电商渠道销售贫困户果品52.6万公斤,其中,1斤优质苹果就能增收1.2—1.5元,贫困户尝到了推广新技术、新营销的甜头。
“不管是积分换物,还是岗位提供和技术服务,扶贫超市的正向导引,解决了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和惰性,变‘要我扶贫’为‘我要脱贫’,从思想上拔掉了贫困户的‘穷根’,提振了贫困户的精气神。”南刘庄村小微扶贫超市管理员马春霞在接受采访时说,“自从开展扶贫爱心超市积分管理,贫困户自主脱贫、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目前,中庄镇扶贫超市已帮助430余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近70万元。
新闻推荐
课改的步伐不停歇沂源四中为提高课堂效率大胆进行课改,最后该校结合学校、家长、学生实际,确定了“六环节、数字化...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