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托管解决谁来种地,紧跟先进技术迭代步伐 育好山水产好果,喜看“沂源红”新风向
前瓜峪村的宋纪刚(左一)在查看苹果长势。说起沂源,不能不提苹果,不能不提“沂源红”。沂源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壮大,沂源苹果俨然已经在全国苹果市场中树立了品牌形象,也让沂源成为了一座果业“名城”。
9月11日,记者来到沂源县,探访近年来这个县如何以业兴农,通过种植苹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幸福种地法”
破解老龄化难题
站在果园高处极目远眺,浓浓绿意一直绵延到视野的尽头。前瓜峪村位于沂源县张家坡镇政府西北方。
村子560户1560口人,村民收入的90%来自于林果业。但是近年来,这个村的林果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年轻人大多进城了。”村支书宋纪刚今年45岁,是村里数得着的年轻面孔。
“人老了,脑力、体力都跟不上。”宋纪刚说,年纪大的浇个地拖不动水管子,有了新技术,接受起来也有难度。结果就是果园郁闭,优质果率只有30%左右;一家一户“各自为政”的生产模式,导致果园管理水平差距很大,果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
如何破解?“把一家一户的果农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地块整合起来。”2018年7月,由村党支部牵头,沂源县绿果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106户村民入社。
合作社的章程规定,入社的850亩地的三权属性不变,承包权和经营权仍归农户所有,收益也全部归农户,合作社就是一个纯粹的服务性机构,其任务就是组织果农按标准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技术托管。”宋纪刚一言以蔽之。
老人浇不了地,实施水肥一体化;打不了药,用无人机飞防;不懂果园管理,搞技术外包,合作社统一购买服务……一项项新技术、新办法让种了三四十年地的老果农们眉开眼笑。这些新技术、新措施的落地,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在实现山区林果业机械化生产的同时,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
“现在浇地连去都不用去,坐在家里喝茶就行。”70岁的宋玉兴种着4亩果园,说起水肥一体化,顿时喜笑颜开。宋纪刚介绍说,按照传统的生产操作方法,一亩地浇水、施肥、喷药一次各需要1个人工,现在运用水肥一体化,加上物联网技术,由合作社代办,一个人2小时就能把一亩地的浇水、施肥任务搞定,而且一套系统同时可完成30亩的作业面积。大家高兴地把这种种地法称为“幸福种地法”。
此外,合作社还制定了“十统一”生产技术规程,“850亩地一块田。合作社内一切都按规程来,标准化生产明显提升了果品品质,优质果率从原先20%-30%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宋纪刚说。
如今,这种“幸福种地法”正在沂源大力推广。2019年2月,沂源县发出《关于加快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力争到2021年,全县610个涉农村(社区)都有运作规范的合作社,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基本达到“十统一”服务标准。
苹果不套袋
好看又好卖
9月10日,最后一车嘎啦苹果运往北京盒马鲜生,至此,中以果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100多亩嘎啦苹果,在10天内全部售罄。“这几天还有来订货的,只能等明年了。”示范园负责人张强说。
这里的苹果为什么卖得这么好?张强说,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苹果不套袋。果不其然,记者在果园里走了一圈,发现余下的100多亩红富士,没有一个苹果套着袋子。
“一些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套袋和摘袋的过程。目前欧美和大洋洲均不套袋,日本套袋率不足10%。”张强介绍,不套袋技术目前在示范园里试用,实现了低成本、去果锈、表光好、口感好等优点。“不套袋栽培技术可以让果农从套袋、摘袋的苦恼中解脱,节省了人工和成本,成本仅是原套袋技术的1/6。”
不套袋也能结好果,是与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分不开的。张强说,示范园的果树都是无毒苗,而且制定了严格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掌握好病虫害发生的时间节点,然后用对药,苹果的质量和产量就不会有问题。
最重要的,市场上对不套袋苹果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同样的嘎啦苹果,套袋的卖1元一斤,示范园不套袋的,70果一斤卖5元,80的卖到9元。”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不套袋苹果”后发现,有不少卖家特别标出“不套袋苹果”字样,不少标注的售卖价格都比套袋苹果高。
这个位于南麻街道沟泉村的果园,还是一个智能化、工厂化的苹果生产园,是沂源县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园。中以果业示范园从意大利引进先进的脱毒矮砧苹果苗木,嫁接“沂源红”,新品种个头大、果型好、含糖量高,亩产4000公斤以上,优质果率达九成左右。
这个示范园应用的是先进农业技术,采用宽行密植和网室保护性栽培,外覆半透明防护网,防风、防雹、防鸟、防虫。更先进的是,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对园内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在线分析,并通过控制系统和无线网络对果树生长条件自动调控。
“祖祖辈辈种地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多省力省心啊,手指一点就能浇水施肥,整个果园防风又防冰雹,有了自然灾害也不怕。”在示范园打工的农民张义忠希望把技术学到家,好复制到亲朋好友的果园里。
“沂源县苹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在哪里?就是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动新品种、新技术,让精细化、绿色化生产方式走进寻常果农家,就能有效推动传统果业转型升级。”沂源县果品产销服务中心生产科科长徐志芳说。
守着好风景
种出好果子
9月11日下午,手机显示:沂源县空气质量优,空气污染指数23。拿一个苹果,咬上一口,你能听到清脆的开裂声,香甜满口。两者有联系吗?
“好山好水出好果。”徐志芳介绍,沂源有“生态高地、山东屋脊”“矿泉水之乡”的美誉,拥有特殊的页岩土质,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山清水秀,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苹果产业带。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除了优良的基因,清脆甜口的沂源苹果离不开好的自然生态。
“今年的苹果果面好、个儿大,我这2亩地的苹果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前角峪村果农刘合政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远处,刚刚被小雨浸过的山坡上绿意更浓,一排排松柏挺直了腰杆,生机盎然。
多年前,当化工、冶炼等产业在其他地方兴起时,沂源县悄悄将目光聚焦到了“生态资源”上,提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设想,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十几年间,认准了“生态之路”的沂源人,坚持植树造林、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到2018年底,沂河韩旺出境断面水质连续15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以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8%,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良好生态给沂源带来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绿水青山已成为这个果品大县最大倚仗。沂源的32万亩苹果树喝着山泉水长大,在每立方厘米2万多个负氧离子的“天然氧吧”里成熟。“山顶青松戴帽、山腰果树环抱、山下绿水环绕,正是在这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里,沂源苹果才有了品质保证,有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徐志芳说。
新闻推荐
秀美文昌湖 激情马拉松 2019第二届淄博环文昌湖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
欢乐马拉松出发航拍女子“半马”颁奖男子“半马”冲刺轮椅战士观众的热情被点燃整装待发...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