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增,从退伍军人到爆破专家

淄博日报 2019-08-23 05:23 大字

研究爆破技术,实现零失误,刘洪增和他的公司威震“四海”。从退伍到创业,从成立淄博四海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到行业领域领头羊,刘洪增退伍不褪色,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军人的本色——

□本报记者魏廷宝马金

8月16日,大雨倾盆。一大早刘洪增就带领公司员工冒雨赶往淄川区太河镇池板村。受台风“利奇马”肆虐,池板村道路毁坏,房屋倒塌,一片狼藉。

村民刘光言是其中受灾的一户,洪水袭来将三间屋冲垮一间半,剩下一间半房屋随时有坍塌危险。

刘洪增得知险情,带队火速赶到。现场勘测后,决定用牵引法拆除。他和员工冒着大雨和危险,拉绳、回柱、放顶、牵引……成功将危房拆除,避免了次生灾害发生。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刘洪增和他的四海爆破公司。

从退伍到创业,从成立淄博四海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到行业领域领头羊,刘洪增退伍不褪色,经济战场好儿郎,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军人的本色。

“爆破”战场显身手

很难想象,在我们城市的地下,也许就埋着一颗、甚至数颗年岁久远的炮弹,它虽锈迹斑斑,但依旧威力无比,这些战争年代留下的“铁疙瘩”,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遇到挖出未爆航弹,刘洪增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记不清多少次了,只要有险情,我们就毫不犹豫地前往排险,排除和销毁废旧炮弹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淄博四海爆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增说话掷地有声,浑身上下散发着军人的气质和魅力。

“融入现代化建设洪流,经济主战场在哪里,我们就征战在哪里!”8月20日,在淄川区洪山镇政府一墙之隔的淄博四海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刚从施工现场赶回的刘洪增对记者笑称道,“排除和销毁废旧炮弹只是我们业务的一部分,现在公司的主业还是山体、隧道、建筑的定向爆破。”

“轰隆隆!”一声声巨响,震耳欲聋,高楼大厦瞬间倒塌,尘烟四溅,场面恐怖!这是人们对爆破现场想象的画面。

“其实不是这样。随着爆破技术进步,爆破器材更新,我们采用定位定向仪进行精确炮孔定位、逐排逐孔毫秒延期爆破、实时监测爆破振动、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确保了周边环境及建筑物的安全,爆破面震动小,冲击波弱,现场没那么恐怖!”刘洪增说罢,打开手机播放他们施工爆破的视频,画面显示爆破辐射十分有限。

“同时爆破不同的两座楼,因建筑用材硬度不同,设计方案就不同,往炮眼内装的药量也就不同,因楼而异,对症下药……”谈起爆破技术,刘洪增讲得头头是道。

这些听起来非常专业的术语,从刘洪增口里说出的却是一字一词精确无误。爆破这个行业危险性高、专业性强,在刘洪增看来,选择这一行就是挑战自我,说白了就是在和死神打交道,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零失误、零事故。

“倒计时5——4——3——2——1”2007年5月27日13时40分,随着爆破总指挥一声指令,耸立在华能白杨河电厂100米高的烟囱、42米高的主厂房、机力冷却塔“轰隆”一声定向倒地。工程的定向爆破拆除,标志着刘洪增和他的四海爆破公司成功完成了山东省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第一爆”,该项目成为当时爆破领域的示范工程。

“我的施工现场,就是战场!”为确保爆破拆除顺利进行,刘洪增制定严密施工组织措施,配备先进施工设备,围绕重点难点精确设计施工,科学定位,精准爆破,最大限度降低震动影响。十几年来,他利用在军队学到的精湛爆破技术,不断开辟工程爆破市场,使公司成为淄博市唯一一家被公安部认定的一级资质爆破作业单位。

2007年9月他们承担了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60.7米高双曲线冷却塔,210米高钢筋混凝土烟囱分次爆破,圆满完成定向爆破。2007年11月承担了沂源县造纸厂两座80米烟囱定向爆破工程。2008年1月承担了临沂发电厂60米双曲线冷却塔的控制爆破工程。

之后又相继完成华能辛店电厂扩建工程、淄博山水集团厂房基础石方爆破和主矿山开采、胶王路建设、济青高速南线建设工程,山东天源热电有限公司150米烟囱定向爆破拆除工程,南山集团热电厂烟囱、冷却塔的爆破拆除工程等重大项目。这些重点、难点爆破工程安全实施,不仅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还为公司积累了各种类型爆破成功的经验。

因精确而精致,因精致而优良。公司成立以来,刘洪增带领着公司员工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优良工程,广受社会和工程发包方的高度肯定和赞誉。2016年8月,公司经公安部评审晋升为一级资质的爆破作业单位。2012年5月,公司被中爆协评选为会员单位,刘洪增被选为全国爆破行业专家库专家。2016年11月公司被中爆协评选为副理事长单位,刘洪增被选为常务理事,2017年4月被中爆协选为全国爆破专家委员会委员,后又被山东省公安厅评选为全省爆破公司资质评审专家并担任组长。

随着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刘洪增和他的公司威震“四海”,业务拓展到全国各地,在全国民用爆破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创业路上续军魂

2002年,从军24年的刘洪增从部队转业,他放弃政府安置,选择自主创业。转业后,他发挥在部队时的军事技术特长,成立了淄博四海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刘洪增遇到不少困难。“从部队走向社会,某种意义上是我‘军旅生涯’的延续。在部队,我们发扬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精神,退役创业同样需要这样的劲头。”在刘洪增看来,传承和弘扬部队的优良传统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作为爆破民用企业,其行业性质决定安全生产是首要。刘洪增一方面对入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爆破技术强化培训。如今公司106名员工,已培养出3名公安部爆破专家,10名爆破高级工程师,其他都是一线骨干。同时,用军事化管理给企业注入军魂,使员工始终以军人的战斗姿态投身经济建设。

脱下军装,军魂依旧。“部队十几年的生活经历是我最大的人生财富,也是我创业发展、立业之本。”刘洪增深有感触。

从公司成立之初,刘洪增就将企业纳入军事化管理。在管理上按照军队“传帮带”优良传统,以老带新;在生产上划分班组,利用骨干班组带头完成复杂任务,带动全年任务完成;在生活上关心员工,员工在公司统一免费吃住,住房两人一间,每周检查卫生一次;吃饭有食堂,按部队传统,食谱每天配餐,每周有会餐。按照部队规定,严格遵循作息时间,建立早晚点名、请销假、班务组会等制度。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公司员工有了归属感;铁的纪律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团队战斗力。

部队的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是军人的高贵品质,这些帮助刘洪增征战南北,一次次突破难关,成就“四海”之威名。

永不褪色“橄榄绿”

从退役军人到爆破专家,刘洪增一直保持军人本色。“如果没当过兵,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刘洪增不止一次地说。

担当、奉献和责任永远是军人本色。多年来,刘洪增以一个老兵的炽热情怀,时刻关心员工,关注社会。公司一位员工因买房子缺钱急得一筹莫展,刘洪增得知后,马上拿出钱以解这名员工燃眉之急。

在刘洪增看来,员工的事就是公司的事,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才会心无旁骛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如今,公司解决就业人员一百余人,员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从不拖欠,公司为员工按规定购买保险,投入资金为员工改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入职公司,员工都以公司为家,倍感温暖。

公司也是退伍军人的家。多年来,在创业过程中,刘洪增的公司先后接收安置20多名军转干部和退伍士兵。这些退役军人大部分在部队时就是专门从事爆破专业,多年的军旅素养和专业水准,构成了公司的中坚力量。

发挥特长奉献社会,积极为政府排忧,刘洪增和他的公司更是责无旁贷。淄博市在战争时期遗留下了大量的未爆航弹,给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大安全隐患。每当淄博市及周边挖出未爆航弹,刘洪增知情后,都到地方政府主动请缨,公司每年投入资金数万元,无偿承担淄博市范围内的未爆航弹销毁工作。

2013年元旦前,淄川热电厂基建中挖出一枚重150磅的未爆航弹,由于表面锈蚀严重,无法辨认航弹类型,刘洪增先将航弹妥善处理,组织专家鉴定为普通航弹后,配合公安部门安全销毁。十几年来无偿为地方政府排除和销毁了大量的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各类炮弹、航弹等爆炸物,为地方经济建设排除安全隐患作出重大贡献。为回报家乡父老,他还先后捐款10万元,为家乡解决百姓吃水问题和宝口村道路修建。

随着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快,涉及到与爆破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为减小爆破与振动带来的影响,刘洪增一方面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一方面应地方政府部门要求,主动参与一些复杂环境的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爆破参数和检测技术数据,为化解因爆破而带来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从成立公司到行业领域领头羊,刘洪增带领他的员工披荆斩棘,铿锵行进,不断创造辉煌。“退伍不退志,创业好儿郎。责任肩上扛,初心记心堂。”创业路上没有“退伍兵”,在刘洪增的身上,人们看到了退伍军人那一抹永不褪色的“橄榄绿”。

新闻推荐

传承千年太阳文化 绽放天台圣景风采

本报通讯员张倩时光回转,历史的聚光灯再次回到山东日照,这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的小城,从一开始就与太阳结下了不...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