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石桥镇村民杨生成带领百余蜂农齐创“上合丰槐”打开致富门 大山里趟出一条甘甜路
9月10日,本报以《媒体牵手合作社破题乡村振兴》为题,报道了淄博晚报与沂源县石桥镇西北庄村杨生成蜂蜜专业合作社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杨生成究竟是个什么人?他的蜂蜜究竟靠不靠谱,又凭什么让自己的“上合丰槐”蜂蜜成为淄博晚报的公益助农首个扶持品牌?近日,记者走进蜂蜜原产地沂源圣佛山,走近老杨,走近他的蜂蜜,走进他的甜蜜王国。
沂源县石桥镇圣佛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超90%,大山带来了雄奇的景致,也让山里的人们相对闭塞和贫穷。这里植被丰茂,蜂种优质,过去的山里人守着天然资源却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将其转化作实实在在的收入。
山下西北庄村的这位人称“老杨”的老汉儿带着近百名蜂农靠蜂蜜致富。一路摸爬滚打,几十年来老杨不断转变思路,他深切地领会到,只有让蜂蜜卖上好价钱,让蜂农养蜂有利可图,养蜂业才能持续发展。
沂源县石桥镇圣佛山景区群山连绵,植被茂密,溪流众多,瀑布飞泻,其中上下水帘相距2500多米,由数百个水帘连环相叠而成,景象蔚为壮观。
驱车下山,层峦叠嶂险峰秀谷,清澈的河水蜿蜒逶迤。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二十多分钟便到了山下的西北庄,小河就从村子前面流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的人就如清澈的河水一般纯粹、质朴。靠山吃山,由于圣佛山上植被丰茂、蜂种优质,这里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养蜂。老杨是土生土长的西北庄人,自20岁起就开始跟着老辈人学养蜂。虽然守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大多数的蜂农也只是本本分分的养蜂、卖蜜,但由于他们各自为战,又不成规模,蜂蜜总也卖不上好价钱。
老杨爱钻研,养了两年蜜蜂之后,他发现按照老辈人的传统路子,很难赚到钱,更别提致富了。“我们这里的蜂蜜品质非常高,但价钱却上不去,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都在各自为战,形不成规模,产量上不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蜂蜜卖不出好价钱。”老杨开始转变思路,他知道,只有让蜂蜜卖上好价钱,让蜂农养蜂有利可图,养蜂业才能持续发展。
1990年开始,老杨开始收购蜂蜜。由于圣佛山景区出产的蜂蜜品质极高,山东省沿海地区一家以出口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蜂蜜加工企业找到了老杨,在对蜂蜜进行层层检验后,企业负责人对蜂蜜质量非常满意,双方决定长期合作。要知道,欧盟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蜂蜜质量安全控制要求,具有严格的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而日本对蜂蜜农药兽药残留的限量指标要求也是非常严格,面对高门槛,这家出口企业能选择与老杨合作,足以看出对老杨蜂蜜品质的肯定。
出口企业上门求合作靠的是品质
近年来,虽然频繁面临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国内蜂蜜掺假等事件影响,老杨的蜂蜜销量却仍逆势而上。这其中的秘诀,便是过硬的产品质量。用老杨的话说:“有质量,才敢走出去。走出去,才能让蜂蜜卖上好价钱,才能让蜂农赚到钱。”
“吃到嘴里的东西不比别的,一定是100%合格,99%都不行!”基于这样的认识,老杨严抓蜂蜜质量,并成立了合作社,从源头保障蜂蜜的品质。“所有收购来的蜂蜜,都要在桶上写上蜂农的名字,这批货运到厂里,厂里要先进行检测。厂里有一百多人的检测团队,有先进的检测设备,他们会对蜂蜜进行微生物、理化、物理感官、抗生素等30余个项目进行严格检测。如果合格了才能进厂,不合格连厂都不让进,怎么运去的再怎么运回来。”老杨性子柔和,但在面对蜂蜜质量问题时,却是说一不二,斩钉截铁。“我的原则是,如果蜂蜜在厂里检测时发现有质量问题,蜂农就自己去厂里把蜂蜜拉回来。”将近30年的时间里,老杨的蜜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即使面对厂里近乎苛刻的检测标准,他也底气十足。“蜂农给我打电话通知我去收蜜的时候,我都会事先说清楚,如果你的蜜有问题,那我绝对不会收,而且以后也绝对没有再合作的可能了。”老杨对质量的严格把关,使得市场的大门向他越开越大。不仅企业年年提前下订单,就连天南海北的蜂农也纷纷上门找他寻求合作,如今老杨成立了合作社,有近百名蜂农加入。
蜂蜜销量逆势而上赢在了质量
新闻推荐
崭新的塑胶操场,漂亮的教学楼,整洁的餐厅楼,标准的科学实验室,还有干净的水冲式厕所……这是日前记者在偏远的沂源县南鲁...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