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夫妇把孤寡病人当亲人 □本报记者 张厚新 通讯员 陈作进

淄博日报 2018-04-11 04:38 大字

1977年冬,沂源县南鲁山镇鄢家峪村患有精神病的焦念法42岁。一天,他倒在雪地里奄奄一息,邻居申孟同夫妇发现后将其背回家守了三天三夜,焦念法转危为安。自那时起,夫妇俩的生活就跟焦念法拴在了一起:一日三餐做好了送上门,丈夫外出打工妻子接过担子,犯病了卖猪给出医药费,最后将焦念法接到了自己家……到如今,这一爱心之举已整整持续了40年,成了沂源乡间的一段佳话。

焦念法的父母去世早,身体有病又一直单身,生活无依无靠。当时,村领导就找到了申孟同,“你们是邻居,多照看照看他。”申孟同就一口应下了。一句允诺,却成了40多年的坚守。

从此,申孟同和妻子杜池莲每天做好饭送到焦念法家,喂他吃喝、喂他吃药,和对待自家老人没两样。经过悉心照料,焦念法的身体一天好过一天。

到了1979年春天,申孟同被招工到沂源县一家水泥厂当起了工人。厂子离家80多里路,照顾焦念法的担子自然落到了杜池莲的肩上。

1980年春,申孟同一家搬到了村北的新家里。离着焦家远了,也没耽误杜池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好早上、中午的饭送到焦念法家里,再去地里干活。到了傍晚从地里回家,再累她也会做饭送去,看着焦念法吃完才回家。

1982年,焦念法的精神病又犯了,一连闹腾了几天,米水不进,需尽快住院。手头不宽裕,申孟同就把家里生崽的母猪卖掉,给焦念法付了医药费。出院后,夫妇俩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

申孟同的工资那时只有二十几块钱,焦念法天天吃药,杜池莲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病人和三个孩子,困难可想而知。就是这样,她照顾焦念法的念头也没动摇过。

夫妇俩把焦念法当成了家庭的一员,家里吃什么,他就一块吃什么。有时还单独开个小灶,逢年过节的新衣服年年不落。让申孟同和杜池莲高兴的是,焦念法慢慢可以生活自理了,精神头也好了。从1983年起,焦念法的病没再犯过,他也融入了申孟同一家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帮着干这干那。

2004年,申孟同退休,有了更多时间照顾焦念法。然而,杜池莲却因为常年劳累、紧张,身体每况愈下,还患了抑郁症,不能料理家务,每天都要吃药。焦念法也得了白内障,看不见东西,吃饭吃药都要别人帮忙。一下子,照顾两位病人和家务都成了申孟同的“日常工作”。申孟同说:“这几年来,我都不敢出远门。实在是放不下心!”

从在雪地里发现焦念法到现在,40年了!焦念法的吃穿住、治病费用全由申孟同夫妇承担。申孟同说,花了多少钱,说也说不清,他压根也没想算过。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申孟同夫妇的举动深深影响了孩子们!焦念法在申家几十年,儿女们不仅不反感,也把他当成家中的老人来对待。

申孟同夫妇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乡亲们。鄢家峪村党支部书记申良海说,“他们非亲非故,一照顾就是40年,全村老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大家伙也都愿意搭把手出把力,让他们安享晚年。”

新闻推荐

沂源:河长制让治理更高效

近日在沂源县鲁村镇齐家石沟村记者看到,近20米宽的徐家庄河中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两岸已经冒出绿意,村民在河道边散步。县河长办负责人王振华说,2017年以来,沂源县全面推进和张纸,建立长效机制...

沂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