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下镇龙口东、西两村农民农闲编扎扫帚增收老手艺“扎”出大市场
本报讯(通讯员 李慧)农高区方下镇龙口东村和西村是莱芜市远近闻名的“扫帚加工村”,扫帚制作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起初村里有人去南方学来手艺,后来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改良,扫帚加工逐渐发展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目前,两村共有扫帚加工户50多户,其中龙口东村就有40余户。
近日,笔者走进龙口东村扫帚加工户徐西迎家中,只见庭院里堆满了做扫帚用的竹苗,徐西迎两口子正在打苗、铺面、捆把……眨眼的工夫,一把崭新的扫帚就扎制完成。一旁的空地上,做好的扫帚堆码得整整齐齐。
“扎扫帚看似简单,只有三道工序,其实里面细节很复杂,一把小小的扫帚在加工时要经过选料、修苗、分类、捆扎、铺苗、编扎、切割、梳理等工序,这样做出来的成品外型美观,经久耐用。扫帚加工是一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活儿,同样的步骤有的人做出来好看耐用,有的则不然,这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谈起扫帚制作的点点滴滴,徐西迎如数家珍。
复杂的扎扫帚手艺在徐西迎手中变得异常简单轻巧,两三分钟的时间,老徐就把一把簇新结实的竹扫帚扎制完成。“瞧瞧!我们这里的扫帚质量多好,农闲时做扫帚,都是家庭式的制作,比较自由,一年四季都可以扎制扫帚,一天我们两口子能扎百十把,一把扫帚纯利润在3元钱左右,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元呢。”徐西迎一边编着扫帚一边跟笔者算着扫帚账。
龙口东村的扫帚正是由于扎制精良、经久耐用且因手艺独有而打开了销路,在莱芜本地广受欢迎,最远销至沂源、泰安、新泰等地。龙口东村党支部书记卢诗民说,扫帚制作是他们村的传统手工艺,现如今,都有固定客源定期来村里收购,销路不愁,村民收入稳定。
说起加工扫帚的原材料,龙口西村做了50年扫帚的赵玉厚介绍说,南方的原材料最好。虽然北方也有种植,但是材质不适合做扫帚,只能从南方引进。赵玉厚说,东村像徐西迎家这种扫帚加工大户将原料从安徽、浙江运来后,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大户这里购买自己所需的原材料,回家后自己加工,加工好后,可以卖给上门收购的商贩,也可以赶集销售。
卢诗民告诉笔者,要让扫帚能卖出好价钱,必须抱团发展。现在村里正打算筹备成立扫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后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采取“龙头+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制定、引进和推广扫帚新品种、扩大订单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本地特色产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领导班子民主评议为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沂源县鲁山路小学开展学校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工作,该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王晗高红)...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