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是如何诞生的

老年生活报 2022-03-02 08:30 大字

[摘要]史海回航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齐国故城小城西门的外建筑基址群,近日正式被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

西周初期,太公望被封到齐地后,“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融合东夷土著文化,并采取了“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的经济政策与“举贤而上功”的人才政策。在上述政策的综合作用下,齐国收到国富兵强、人才辐凑的效果。田齐代姜后,“尊贤上功”的方针并未改变。

齐威王二十四年 (前333年),齐威王曾与魏惠王辩论何为国家之宝,魏惠王以“径寸之珠”为国家之宝,而齐威王则表示齐国以檀子、朌子、黔夫、种首等贤人为宝。稷下学宫诞生在齐国并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中心,正是得益于齐国统治者数百年来奉行的 “举贤而上功”的人才政策。

除此之外,齐地繁盛的经济也为学术中心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苏秦曾谓齐宣王:“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这足以显示出齐国,特别是临淄的繁盛。这也吸引了各地的贤士纷纷奔赴齐国。徐干《中论》曾言:“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官,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 ”当时游学于稷下的学者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这批学者聚集于稷下,“各著书,言治乱之事”。齐国君主对他们不但“皆命曰列大夫”,还为他们“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众多著名学者的汇集,使得稷下学宫成为关东六国的学术文化中心。

秦灭齐后,稷下学宫的历史也随之终结,但其中所产生的思想却影响深远,对塑造中华文化的特性起到了持久而重大的作用。 郑杰文

新闻推荐

省统计局来周村区调研经济运行情况

□融媒体记者张菁菁本报讯2月25日,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树人一行来周村区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市区领导宋振波...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