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大数据和供应链金融,提供定向融资服务方案 齐商银行精准服务“三农”群体
□ 本报记者 王琛
淄博市一家饲料生产企业,是当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能为规模化养殖场提供专业化产品和管理技术的服务性集团公司,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一系列饲料技术发明专利。
2016年,该企业新建了几条生产线,急需拓展销售规模,满足新增生产线造成的短期内产能过高的窘境。但是,由于该公司下游客户以农户居多,采用预付款或者先款后货的结算模式,一些农户短时间内无法拿出太多资金。
“齐商银行作为淄博市本土银行,能获取到许多‘第一手信息’,了解到该企业的情况后,我们及时上门进行靶向营销。”齐商银行客户经理孙栋栋介绍说,长期以来,齐商银行以“中小企业主办行”为目标定位,不断探索以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为主的普惠金融建设,以“农业产业链条”和“科技金融”为突破口,融合大数据和供应链,批量为小微、涉农企业及农户提供定向融资服务方案。
经过几番调研,齐商银行为该企业量身定制了供应链金融方案——以该饲料企业为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自上至下进行贷款产品模式宣传和推广,并提供产业链交易数据,农户或者经销商主动向企业提出贷款融资意向。
记者了解到,该方案以核心企业提供的长期交易数据为主要授信依据,开拓了养殖户的银行融资渠道。同时,鉴于不同养殖户不同的养殖情况及资金回笼情况,该方案采取灵活还款的方式,在一年期限内充分集合养殖户的资金情况量身定做还款方式,极大降低了客户的还款压力。而对于该企业来说,有效扩大了其营销效果和销售渠道,增加了企业现金流。
“虽然看似普通,但是与其他供应链金融产品相比,我们最大的区别便在于风控手段。”孙栋栋说,一般的供应链项目中产品流形成闭环,资金在闭环中流转,只要控制好核心企业的风险就可以控制整个供应链。然而本次供应链项目的突出特点是现金流开放,因此,由核心企业提供的长期交易数据就成了齐商银行了解企业的关键。
银行人员在考察业务尤其是异地业务时对农户缺乏人品、人脉情况、生活作风等软信息的有效获取,而长期交易数据就可以让银行对农户和经销商进行更全面的用户画像。同时,在该项目中,农户考察是由银行客户经理、核心企业销售数据以及与企业农户实际交往的销售经理共同进行的,这就极大弥补了银行人员在考察异地业务时存在的软信息难以获取的短板。“由企业业务经理推荐上来的农户如果发生了违约,该业务经理将会承担一定责任,从而有效控制了其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和审慎性,使银行人员的信息获取更加高效和真实。”孙栋栋说。
数据显示,该供应链项目截至目前已发放385笔20796万元,未出现一笔信贷资金逾期和违约的情况,实现了“银行-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农户”多方共赢的局面,有效带动了当地“三农”经济发展。
据了解,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齐商银行目前已将大部分农贷业务转向了线上,以更高效的业务模式、更直接的服务渠道、更强力的风控手段去服务更多的农业企业和农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磊本报通讯员崔立来吕鑫鑫“临淄的事情,人民说了算。让大家的意见和智慧都汇总到党委政府的决策...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