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谋发展 合作社里结出“致富果”

大众日报 2021-01-12 16:16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磊

本报通讯员 吕鑫鑫 张芸

1月8日,恰逢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齐家终村大集,寒冬的小山村里,好不热闹。

一大早,齐家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向阳就来到村头的合作社,一边和过往赶集的乡亲打着招呼,一边向记者“炫耀”合作社的馒头。“我们的馒头都是用纯净水和面,口感没得说,好多学校超市都抢着跟我们要订单呢。”

朱向阳所说的合作社,正是2020年9月刚成立的齐家终村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村党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的形式投资200万元,引进了三条先进的面食加工生产线,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00万元,可实现年利润80万元左右,增加村集体收入40万元。

不仅能领到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村民纷纷拍手叫好。“党支部领办,俺们放心。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还能领一万多元工资,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有面食手艺的村民侯立军,得知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后,二话没说就回了村。

在齐陵街道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齐家终村还充分利用南部山区的自然优势开发旅游业。“听朱书记说,村里还要引进民宿项目。有书记带头,俺们这日子指定像山里的蜜薯,越来越甜。”聊起未来的发展,村民许洪林笑得合不拢嘴。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齐陵街道按照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20年注册成立37个合作社,全部完成党支部领办,真正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把老百姓的致富专列推向“快车道”。

1月7日,走进淄博普浩种植专业合作社,占地1200余亩的60多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格外醒目。在社员于存国的大棚里,4000多棵西葫芦长势喜人,采摘、装箱,于存国夫妻俩忙并快乐着。

齐陵街道辖区有十几个村居毗邻高速公路,村民以种植蔬菜大棚为主要经济来源。该街道引导沿线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推进各村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沿线十几个村依托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大力发展农业,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打造了一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性合作社,激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宋家村的淄博普浩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年初刚刚成立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之一,投资1850万元建成包括生态种植棚、智能数控设备、蔬菜分装、检测中心等,实现村集体增收32万元。经过一年运作,合作社成员也尝到了甜头。“合作社新建的大棚标准高,光照、温度条件好,产量也高,一年纯利润近20万元,书记领着干能多三分之一的收入。”于存国边忙着手里的活儿边告诉记者。

党支部举旗,凝聚起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如今,临淄区大力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通过股份合作连心、连责、连利,构建起了集体与农户之间新的联结机制,推动村强民富实现双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新闻推荐

精选互助队员帮扶贫困老人

周村区互助队员通过帮扶老人,实现在“扶贫”的同时“脱贫”,由“两难”变“双赢”。同时,考虑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年...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