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环保“病灶”开出治理“良方” 塑编厂“搬”出新动能

大众日报 2020-12-29 09:33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磊

本报通讯员 张伟 耿艳秋

12月25日一早,位于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的二化邻里中心内,人头攒动。时令蔬菜、各色水果、鱼肉禽蛋……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很难想象这里是由一家塑编企业的旧厂房改造而成。

正在巡视市场的邻里中心负责人李萍面带笑容,不时和顾客交谈。可回忆起几年前的改造搬迁经历,李萍还是胆战心惊:“那天晚上7点,我离开工厂不久,就被电话告知要求立即停产。等我赶回来的时候,机器设备都被贴了封条。”

淄博润诺塑编有限公司原为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下属企业。李萍回忆,作为一家上世纪70年代建厂的老企业,建厂之初,企业周围一片荒芜。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厂区渐渐被生活区包围。

2017年,中央开展第一轮环保督察。在这场堪称史上最强的环保风暴中,润诺塑编因厂址位于城市建成区内,不得不暂停生产。

“润诺塑编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是单纯的手续不全,我们可以责令企业在进行环保升级后,补办手续。但按照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的有关要求,城市建成区内,不允许存在工业企业。”谈及当时的情况,临淄区辛店街道安环办副主任张栋记忆犹新。

润诺塑编不同于一般的散乱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并有意愿补办手续,升级环保设施。在设备被封的那些日子里,李萍思想上的疙瘩总也解不开,“几百名工人等着开工吃饭,压力可想而知”。

一头是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环保督察相关要求,一头是要给企业出路,不因环保风暴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淄博市生态环境局临淄分局与辛店街道组成联合调研组,专题研究关停企业善后问题。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街道相关负责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找出路。一场“头脑风暴”下来,厂区搬迁新址,老厂区改造为邻里中心的思路逐渐清晰。

“润诺塑编周围生活区林立,常住人口已经超过3万,而且老年人居多。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却没有一个规范的市场来满足。如果能将工厂搬出城区,利用闲置场地建设邻里中心,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项。”张栋介绍。

思路明确后,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一头是政府积极协调新厂区用地,一头是企业自主赴南方学习邻里中心建设经验;一边组织厂区整体搬迁,一边张罗邻里中心建设、招商。就这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润诺塑编补办了所有环保手续,在新址顺利开工;新建设的邻里中心也吸引了上百家商户入驻,隆重开业。

“拆除、重建、粉刷、装修,前后投入了近500万元。借鉴南方建设邻里中心的经验,这里不仅能满足群众的购物需求,还为附近群众预留了文体活动的场所。”李萍说,新建的二化邻里中心,突出服务社会功能,不仅便利了群众生活,而且解决了生活区内乱摆摊现象。

面对环保风暴,是“一刀切”式的生硬执法,还是放下“大砍刀”拿起“手术刀”,帮助企业一起想办法、破难题,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胸襟和智慧。

近年来,临淄区以“环保督察”为抓手,强力实施“生态提升”行动,突出科技助力,加快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建设,打造信息化环境监管网络体系。

“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不仅弥补了日常监察执法频次、力度不足的短板,也为‘一企一策’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而且通过全面推行‘全员环保’,还建立了‘环保吹哨、部门报到’协调联动机制。”淄博市生态环境局临淄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林介绍,如今,厘清压实了部门责任、镇办责任、企业责任,动员起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广大市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凝聚起全区力量,打响了群策群力的环保治理人民战争。2018年以来,临淄区已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31个。

“贯彻中央环保督察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不决,坚持问题导向,盯紧目标任务、克难攻坚实干,用体制机制创新、思维头脑换新、工作方式更新,扎实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王林说。

新闻推荐

再造一座城 淄博这里在酝酿着巨变

专题奋进是淄博的底色。千年齐国故都、百年商埠重镇、全国老工业基地、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代代人...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