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萨弹贝多芬奏鸣曲:与其在悲苦中呻怨 不如歌颂生之伟大
“在力量中渗透柔情,在章法里见变化。”在陈萨的“奏鸣贝多芬”钢琴独奏音乐会上,乐评人听出了高度个性化的演绎。
11月20日,钢琴家陈萨回到阔别已久的上海音乐厅,献演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5号、第21号、第20号、第32号,用四首不同时期的奏鸣曲,浓缩了贝多芬的一生。
长发披肩,蓝裙加身,音乐会上的她像个洋娃娃,手下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原本,陈萨构想过另一套更悲戚、更迷茫的曲目,后来一想,与其在悲苦中呻怨,不如歌颂生之伟大,“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贝多芬的音乐。”
图片来源:上海音乐厅
“像贝多芬那样活着,真诚而又热烈”这不寻常的一年,陈萨感觉,生活被粗暴地分割为疫情前、疫情后。
有一段时间,因为接收了太多负面新闻,她情绪低落,对世界的走向也不乐观。而在练习贝多芬的时候,她明显感觉到,那些负能量得到消散和溶解,她被给予了力量。
未知和茫然的阶段,人往往需要一些力量和信念来支撑,陈萨干脆转换跑道,选了四首贝多芬奏鸣曲,希望和大家共享,点燃对明天的勇气。
音乐会上下半场各有两首奏鸣曲,她在调性上埋了一些小心思:都是从G调到C调,从属到主,给人一种回归感。
两首G调,分别是第25号(别名“布谷鸟”)、第20号(第2首):前者有些地方旋律感强,很像艺术歌曲,有些地方又能感觉到贝多芬铁汉柔情,可爱和幽默的一面;后者被认为是贝多芬奏鸣曲里最容易的一首,音符简单,又有古典和精致的小趣味。
两首C调,分别是第21号(别名“黎明”)、第32号:前者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美好的愿景,还有充满土地味道、人间狂欢似的热舞;后者写于贝多芬丧失听力的晚年,也可说是他生前的遗嘱,两个乐章像是走了黑白两道,第一乐章的他有一种不屈的奋争,到了第二乐章,他又完全放下了,有“圣咏”的感觉。
“钢琴文献中,很少有什么作品比贝多芬热门的钢琴奏鸣曲更容易引发审美疲劳,或陷入套路化演绎了。作品本身固然有极大的空间留给演绎者,但它们实在被弹得太多。可一旦为了突破套路而臆造境界,最终至多也仅是形成另一种套路。”
在上海音乐厅听了现场后,乐评人张可驹认为,陈萨弹出了高度个性化的演奏,同时,在“个性”表达常常失去尺度的当下,她对贝多芬奏鸣曲演绎的开拓,显出了方向上的得当,“几首奏鸣曲的表现既有共通之处,又仿佛让人看到不同的钢琴家。”
尤其是第32号,陈萨用她信服的速度,放慢了演奏节奏,控制力却非凡。时间在她的之间,仿佛被无限延伸、折叠、静止、凝固,或归于零。
乐评人猫总这样点评末乐章,“陈萨的演奏将其铺垫成了一条足够长的路,长得令人折磨。音乐在她的指下,一点一点走向了星辰大海,贝多芬要向哪里去?他似乎变成了一个微笑表情,即使你不高兴扬起嘴角也会开心的一个动作,宇宙通用。他超越了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的马勒。陈萨最后的触键如同机场跑道指示灯,一盏一盏亮起,我们终于平安落地。”
8月底复演以来,陈萨带着这套曲目走过了北京、南京、长沙、淄博、苏州、上海,12月初还要前往深圳音乐厅。
9月,受武汉爱乐乐团之邀,陈萨还去了浴火重生后的武汉,两天时间里,分别演了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一天演完“贝四”,她四次谢幕,回应武汉热情观众。明年1月,她将再次转战上海,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贝五”。
““贝四”非常个人、非常私密,是往里走的。“贝五”是往外走的,很热情,有一种王者风范。”即便已经成家成名,陈萨对贝多芬的感悟,仍然时时在变化,“对一位作曲家的理解,一定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你要和他的经历共鸣、共情,你要不断进入他的灵魂和世界。”
“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贝多芬的音乐。”陈萨勉励未来的自己,“像贝多芬那样活着,真诚而又热烈。”“演绎肖邦,需要易碎、娇嫩的气质”
演出之余,陈萨也开始在少量但重要的国际钢琴赛事中出任评委。
2021年,陈萨将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波兰华沙,出任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与阿格里奇、邓泰山等17位大家共坐评委席。她是这一届肖赛最年轻的评委,也是唯一受邀的中国籍评委。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每五年一届。自1927年创办,一批又一批中外钢琴家,经由肖赛步入大众视野。2000年,初出茅庐的陈萨在第14届肖赛斩获第4名以及波兰舞曲的最佳演奏奖,世界音乐之路从此在脚下展开。
当时的陈萨正在伦敦乔凯音乐学院,跟随乔安·哈维尔教授学习,老师觉得她弹肖邦有内容,鼓励她去比赛,“他说,你这个年龄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我就去试了。”
陈萨还记得,到达华沙已经是秋天了,黄叶满地,雾气蒙蒙,很像电影,莫名有一些忧郁、怀旧的故事感。
那一年的参赛选手差不多有一百多个,大家排好了日程去挑钢琴、试钢琴,“华沙爱乐大厅混响很长,一瞬间无法察觉更多细节,你会觉得,每一个人都弹得像大师。”年轻的陈萨暗暗感叹,“这是一个超级盛宴啊!”
比赛分四轮,曲目都来自肖邦,前三轮都是不同时长的独奏曲,最后一轮是协奏曲。
陈萨对两个瞬间记忆犹新。第一个瞬间在第一轮,她用了肖邦《夜曲》开场,“曲子情感浓烈,你刚上台,情感蓄势待发,一下子就进去了。”末尾,陈萨弹了《船歌》,最后两个音结束时,非常完满,“第一轮我弹得最舒服,从头到尾一气呵成。”
第二个瞬间来自第三轮,陈萨弹了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前三个乐章都非常投入,思绪集中,“第三乐章某一瞬间,我好像进入另一个时空,突然又掉出来,那几秒我潜意识觉得,今天表现还不错。结果第四乐章,发挥就没那么理想、那么稳健,有一点小遗憾。”
谢幕时,陈萨润了一下嗓,被呛着了,想咳嗽,当时她已经站起来了,对着观众咳不礼貌,便转过身去。结果,一些日本媒体绘声绘色,形容她参赛时身体不佳,第三轮出现了虚弱的状态,“也是蛮有趣的回忆吧!”陈萨笑。
其实不止是乔安·哈维尔,陈萨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求学时的老师、以色列钢琴教育家阿里·瓦迪也认为:中国人天生适合演奏肖邦,他们的气质与肖邦生来亲近。
陈萨认同,“这种诗意化需要易碎、娇嫩的一种气质,不是很有力度的感觉。”这些年,她听过很多人诠释肖邦作品,风格不一,什么样的诠释最能打动自己?她用了简单的“高级美”来形容,好比胶多不黏,话多不甜。
16岁,陈萨就出现在了英国利兹钢琴比赛的决赛舞台上。比赛带来的压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时的她只能拼命调整自己,专注在音乐上。鼓励年轻人去参赛吗?陈萨认为,保持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你当然会得到很多磨练和人生体验,包括在超高压下演绎作品,如何尽可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最佳的发挥。但对于结果,心态要开放,不要把它当成世界末日,也不要把它当成中彩票。”
“比赛万众瞩目,加上线上直播,你被发现的机会还是有。但你如果想靠比赛获奖,来拿经纪公司的合约,或者打开一些市场的路,不一定。经纪公司如今选择艺术家考虑得太多了,是不是纯粹从艺术角度出发?不见得。”
“大家对视觉感的需求大了很多。”陈萨发现,在YouTube等社交媒体,观众喜欢“看演奏”多于“听演奏”,无形中带起了一大批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演型”演奏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经济公司的选择。“以前想想也就过了,现在我会去行动”
陈萨今年原计划去肖邦音乐节录制肖邦《夜曲》,因为疫情延期了,明年在德国的巡演也悬而未决。工作被撕裂,好在,她的生活主体——练琴,没有太受影响,累了,她就找人少树多的地方散散步。
脚程最绵密的时候,陈萨一年有一百多场音乐会,“我其实并不是很享受。”
她坦言,虽然演出都不一样,但模式基本是固定的,从一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从一座城迁到另一座城,“你今天去了什么地方,明天去了什么地方,没有任何区别。你也没有更多空间,哪怕去发一会呆,放空一下自己。”
2015年,陈萨成立个人工作室,工作室就像新旅途的新起点,变相地唤起了她的创造力。
每一年,陈萨都会推出崭新的独奏会曲目,策划一轮带有她个人审美的“主题性”音乐会:2015年是全套肖邦《玛祖卡舞曲》,2016-2017乐季是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2018-2019乐季是德彪西《12首钢琴练习曲》,2019年是全套肖邦《夜曲》,2020年是《奏鸣贝多芬》……其中很多是“全集”专场。
这样的节奏是她喜欢的。而每一次“主题性”巡演,都意味着她可以集中精力学一些新作,将吸收的内容尽情浓缩和净化。
有业内人士评价,这些巡演展现出一种小径分叉的花园般的玲珑雅趣,抑或是急风骤雨过后的宁静致远,“身处大时代,人们似乎更渴望大声音,推崇史诗大作、震撼音效,惊艳技巧,陈萨反而衷于自立门户,在珠玉小品的组合中探索另一番乾坤。”
与此同时,她决定让自己更有生活气,是一个女人,而不只是一个钢琴家。
“比如我突发奇想,想买束花,可能以前想想也就过了,现在我会去行动,哪怕我只在一个地方待两三天。”找准了最舒服的生活节奏,她才可以获得她想要的呼吸感。
更年轻的时候,陈萨也有过焦躁的时刻,就像空中的柳絮,老在一种漂浮的状态里。现在的陈萨,显然更从容了,相较以前,她也更喜欢现在的状态。
她几乎不发朋友圈,即使发了,也总觉得在占用别人的时间。很多人把朋友圈当成宣传阵地,不利用,她也不觉得可惜,“一眼扫过去,你也不会一个一个仔细看他们在做什么,很多东西错过了,也没什么好遗憾。”
偶尔,她会在微博发一些手机随拍,往往是一个事物的局部、一种情绪或一种氛围。那是她多年前养成的习惯,也是她在音乐之外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而她最常点赞的内容,是摄影师们抓拍的好玩猫咪。
陈萨也是养猫一族,有一只“米米”。她完全没想过会养猫,有一次出来吃饭,她在餐厅外看到一个微小的跳动的黑影,担心它被撞抱上车,就这样带了回来,又是喂奶又是喂肉。捡来时,小猫不到两个月,不知不觉已经养了十年。
陈萨经常外出,每一次回来,小猫都有情绪,要抱怨老半天,“她会一直叫,声调幽怨,就像人刚刚起床,声音有一点哑。”
偶尔,陈萨也在微博贴演出现场照片,粉丝们惊艳于她手臂的肌肉线条,总以为她偷偷撸铁了。
“这个梗好像大家都在说,我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难为情。”陈萨笑说,她没有健身习惯,手臂肌肉的形成,应该是从小练琴练出来的。
她爱美食,也是易胖体质,但并不喜欢太辛苦的运动。好在,弹琴对体力要求高,会消耗一部分热量,“有时候练完琴,你根本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就想吃点好吃的,喝杯美酒,啊,感觉生活也没那么苛刻了,还是要给自己一点奖赏、一些甜点。”(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淄博广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淄博金地矿业有限公司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公告
债务人名称山东北金集团焦化有限公司合计本金49,900,000.0049,900,000.00利息13,835,340.5913,835,340.59费用315,000.00...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