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土峪思考”
美丽的土峪村□本报记者陶安黎
这里,缺的是土,多的却是石头和山。7.3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拥有大大小小的山头几十座,七条山峪均呈南北走向,从西向东一字排开,淄川区洪山镇土峪村就隐在其中一条山谷中。这座位于洪山镇东南部的小山村,明代建村,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土峪村除了自然环境优美,而且乡土气息浓郁,民风淳朴,古村保存完好,村内由石头垒砌的民居有600多幢,因此又有“石头村”的别名。
漫步村中,青山绿水间点缀着树木、泉水、溪流、石屋、教堂……山村民居与生活习俗的浑然一体,体现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据村民介绍,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大气质量优越,植被茂盛,空气清新,与城区和周边山区形成反差。村内及周边有圣母泉、风泉等大小泉眼20余处;古树、古碾、古井、古道见证着村庄的沧桑和变迁,繁衍与生息。
如今,土峪村已成为首旅集团在淄博市中华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红线范围内的省级传统村落,保留了相对完整的村庄肌理和原始风貌。经长期实地勘测、调研,首旅集团专门成立村落独立发展的项目公司,倾力打造土峪村美好生活方式社区,成为鲁中地区、山东省的乡村振兴样板,带动村落及周边发展。
“该项目旨在通过首旅集团的资源与平台优势,先自投自建自引作示范,以示范区作为基站,加大引流引品速度,补充乡村发展实时内容体系,以土峪村为品牌向外推广,完成村落品牌线上、线下建设,成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项目围绕‘乡村振兴’这个核心,做足‘淄川土峪村’的文章,以崭新的理念探索全域旅游大背景下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加福说。
目前,咏归川·淄川土峪项目正紧锣密鼓,齐心协力,依托土峪村的自然、人文地理,打造美好的生活方式场景,联动美丽乡村发展,成为淄川全域旅游的新布点,新名片。
咏归川·淄川土峪项目负责人代婉君告诉记者,项目一期建设为传统民居恢复使用示范,植入亲子度假内容,主要功能有:住宿、体验式手工制作、建筑博物馆、文化社交、生态餐厅、乡村风物展示区等,结合本土建筑元素、文化内容,梳理建筑的物理空间和人本主义的场景体验空间。以点带面,用标杆带动整村发展,打造土峪村美丽乡村,成为新型文旅发展背景下的目的地,从而推动村落产业转型、重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使土峪村成为真正的旅游“网红”,成为淄博的“乡村会客厅”。
土峪村作为首旅集团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还成立了青年返乡计划,计划内容包含: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发展基金、平台资源、股权激励等合作模式。以土峪村为原点,将在2020年年底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发展体系,支持返乡青年创业。目前已有三名本村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才智。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中描述的是一种和谐美好自然场景里的生活方式。而咏归川·淄川土峪项目一直以来都以“回归自然乡野”为路径,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一个“近郊的家”。他们深知,保护原生村庄肌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外延力是基础。在后疫情时代里,优质产品对应的近郊乡村生活迎来机遇,遭受重创的文旅行业和剧变的消费市场是严峻的挑战。根植土峪村三年里,政企民的关系已融为一体,真正建设与发展的时刻已经到来。
用石头建成的酒店,呈现自然的美感。半开放的庭院,石块散落其间,自有一份怡然自得。石墙圈住了绿叶与日光,也圈住了一方雅致的天地。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房间里,敦厚温润的原木家具,粗布沙发,编织地毯,简单纯粹,却能带给身心最大的舒适感。从房间推开窗户,能看到星空和远处起伏的山脉。喧嚣之外,咫尺之间,有这样一幅带有灵性的山村写意,有这样一处优美宁静的慢生活场景,只是想想,便令人心驰神往。
民宿行业不同于传统酒店行业,咏归川·淄川土峪项目更看重与当地文化的体验与交流,与土峪村民心与心的交融,尽最大努力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体验,传递一种文化温度。在体验的前提下,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看上去很美,住起来很好,玩起来很嗨,充分享受由这个特定空间衍生出的氛围、互动与收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市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让农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给土峪村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行动指南,进一步提振了信心,增添了动力。当苍茫山野焕发出新的生机,当绿水青山正在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常态,今天的土峪村,一幅幸福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岳虹妃本报讯8月11日,区政府与东莞市纳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纳百医疗...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