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活舞台 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

淄博日报 2020-06-05 01:48 大字

□齐丽

品德源于生活,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和引领生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打造生活化平台。教师要尽可能地将生活素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只要是和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实际或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要为学生创建优质的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需要借助有效的情境来创设。如在学习《家乡物产养育我》一课时,先构建一个齐文化旅游节上“小小解说员”向中外友人介绍家乡的情景。课前,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查找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或者准备一些介绍家乡特产的演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扮演中外友人,倾听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向“中外友人”介绍家乡,会主动探究最佳的推介方法。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融入和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认知水平,拓宽生活,对家乡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融通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儿童道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将教材内容生活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如课前收集材料、信息,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讨论、扮演与模拟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的方式,强化自己的认知体验,进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从而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如在学习《我们小点儿声》这一内容时,虽然学生从小就接受文明礼貌的教育,也知道在学校学习区和社会公共场所等地方要保持安静,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得不够好。于是,课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并收集人们在教室、学校走廊、单元楼道、图书馆、公交车、饭店等地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意识到这些不文明行为已经影响和打扰了别人的生活。课堂上我重点让学生探究“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出谋划策,引导他们针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

三、参与实践,践行生活化体验。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生活实践活动,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尽力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在活动中不断地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并进行及时改正,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如在学习了《我是一张纸》后,我发现有些孩子浪费纸张,不爱惜书本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正好此时学校组织了“一本书的诞生”研学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亲眼见证了从排版、印刷、裁切、装订、封皮、包装、运送、售卖的过程,真正了解了一本书的来之不易,纷纷表示会更加爱惜纸张、爱惜书本。教育目的达到了,不用说教,孩子们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发现、去体验、去学习。

总之,当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应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真实地体验生活、用心地感悟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中,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法治理念的养成,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

(作者系临淄金茵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2020年度淄博市建筑业骨干企业名录库名单发布

本报讯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2020年度淄博市建筑业骨干企业名录库名单近日发布。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