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身份证: 社会运行“润滑剂” 创新发展“催化剂”
□本报记者王敬东
“姑娘,能帮我下个电子身份证吗?”在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满头银发的康阿姨向导服洪海方寻求着帮助,成为了尝鲜“电子身份证”的老年人。
在自助服务设备前,康阿姨用刚刚办理的“电子身份证”,在导服的指导下,生成二维码,经过人脸扫描识别,登录社会保障窗口,查询着自己的退休养老金情况。
身份证是应用频次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证件。窗口办理还是自助、上门办理,都需要见证、验证身份证。办理业务的时候忘了带身份证,以往会是让当事人尴尬、窘迫的烦心事,如今因为有了“电子身份证”而消解,老百姓也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5月26日,记者来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也体验了一下“电子身份证”的全场景应用。
在公安局出入境窗口,工作人员为记者打印了带有“淄博市公安局”水印的正反面的身份证。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副局长薛静告诉记者:“通过手机亮出‘电子身份证’办理护照时,等同于身份证复印件,群众不需要再提供复印件。不仅有效节省了身份审验和材料复印环节,更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体验中,记者发现“电子身份证”打穿了市场准入、商事登记、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民政、人社、医保、不动产、税务、公积金等10个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城市发展全面赋能。
忘带身份证、身份证丢失必然导致群众无法正常办理业务或者“多跑腿”,身份证的频繁出示、复印留存也直接影响了群众办事的直观感受。一张“电子身份证”,看似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身边事的“小切口”改革,实则从“政府思维”转向了“群众视角”,也真正的“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人社窗口负责人贾学峰告诉记者:“社会保障卡领取、临时挂失及个人权益记录查询等27项社保业务,纳入了可以出示电子身份证办理事项清单。”
不仅如此,“电子身份证”就像社会运行的“润滑剂”,更是创新发展“催化剂”,不断拓展着应用场景的“广度”。人社、医保、不动产、公积金等政务服务窗口和寄递物流部门系统的数据接口对接,实现“电子身份证”的全场景应用,这是淄博市利用“电子证照”推进行政服务流程再造的首创之举和关键一步,能够推动更多便民事项进入“全流程网办”“秒批秒办”行列,让群众出门“不带身份证,也能办成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路锦对标深圳优化营商环境,靠前服务出战果。5月22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动产抵押登记现场推进会暨银...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