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回归线下,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孤芳自赏”变成“欢聚一堂” 群众文化生活有序“回暖”

今日周村 2020-05-15 07:42 大字

□融媒体记者  路意

疫情发生以来,为防止市民聚集交叉感染,公共文化场所一直是管理的重点。共享直播、网上授艺、电子阅读……“云端”模式不仅丰富了市民“宅”家的文化生活,也为公共文化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和新方向。随着疫情阴霾渐渐散去,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渐渐从线上回归线下,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孤芳自赏”变成“欢聚一堂”。

提到文化场所,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图书馆。早在3月份,区图书馆就已恢复开放,市民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进入,每天限额200人。同时,市民进入时需佩戴口罩,并进行相应的体温检测及安全检查等。受疫情影响,进入图书馆比以往增加了要求限制,但图书馆的“老客户”们对此均表示理解。“文化生活重要,疫情防控更重要。来馆里是为读书,读了书更要明事理。希望疫情早日散去,图书馆恢复生机。”市民张大爷说道。为了来图书馆读书,张大爷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手机预约操作步骤,并学会了微信的操作使用。为推进全民阅读,区图书馆公开招募了“阅读推广志愿者”。通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发现和了解市民阅读需求,宣传和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引领市民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多年前互联网的兴起,导致实体书店的绝大部分客户被“线上书店”和电子书抢走。实体书店作为传统的文化经营场所,受此次疫情冲击更为严重。为应对疫情影响,抢回市场份额,周村区的各大实体书店找准经营突破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推动消费。在实行严格的防疫管控下,新华书店恢复了营业,并开展了“中小学电子教材免费奉送”“助力高三学子冲刺高考关键一程”等活动,减少疫情对广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周村影剧院书城和秀水书城也积极地摆脱“图书搬运工和陈列商”的角色,开通同城配送业务,推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镇办、村居文化大院一直是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主阵地。受疫情影响,基层文化大院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打开,但文化活动早已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活动场所也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在政务中心广场、周村人民广场、天香公园等处,各种形式的舞蹈队、合唱团活动丰富,大家戴着口罩、保持间距,跟着节奏舞动身姿、一展歌喉。“疫情紧张期间,通过线上互动学会了新的舞蹈段子,现在能出门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政务中心广场跳舞的市民刘大妈说道。“唱歌的时候摘下口罩,唱完了再戴上,听大伙唱,外出参加活动还是得做好防护。”另一拨合唱队的市民李阿姨说道。

为了促进服务业有序开业复工,丰富市民的多元文化生活,网吧、KTV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相继开放。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各相关门店都为复工后的防疫安全做好了有力的保障措施,让市民的休闲生活步入正轨。此外,影院虽未复业,但也在积极准备复工的相关工作,等待开放通知。

读书学习、休闲娱乐、健身运动……以往市民习以为常的平淡生活,在经历疫情特殊时期后,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而随着日常生活逐步恢复,外出活动将更频繁,在此记者也提醒广大市民,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市民参加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健康安全。

新闻推荐

校企优势互借 学生乐学会学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入企不离校”实施六年记

□本报记者夏金秀通讯员陈之营王靖为深入贯彻职教国20条、省10条和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文件精神,...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