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的记忆
[摘要]【最美风景】
我搬到橡树湾居住的时候,曾经有人问我:“那儿有橡树吗? ”我回答说:“没有。 ”人家又问:“那你为什么会选择橡树湾,而不是在别处安家?”老实说,我说不清楚。说不清楚是因为橡树湾的名字雅致,还是橡树的神秘感让我生出亲近自然的愿望,抑或是橡树本身的伟岸挺拔折射出的安全感让我心向往之。总之,在橡树湾每个云起云落的早晨和黄昏里,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勾连有关橡树的点点记忆。
几天前整理藏书,一本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选》赫然映入眼帘。翻开书页,舒婷的成名作《致橡树》排在最前面。重新阅读这首“爱情诗”时,我的心依然还会轻轻一颤,诗人笔下独立旷野的不屈的橡树意象,如流云般掠过脑海。我想,这应该就是我对橡树最初的印象了。
或许是心灵上的契合,这首《致橡树》成了我试图梳理内心关于“橡树情结”的唯一路径。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情形。那是1982年,在淄博师专中文系的阅览室里,我一字一句地把它抄录在了本子上,并很快就能背诵了。舒婷这首创作于1977年3月27日的诗歌,堪称一个时代的文学印记。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喜爱诗歌,也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舒婷,但这首描写橡树的诗篇,在那个年代形同爱情箴言,被几乎所有年轻人争相传诵:“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借助这首诗,诗人表达了新时期新一代女性的理想爱情观,它既是深情的爱情宣言,也是女性独立人格的宣告。四十年间,这首当代诗歌中著名的爱情诗,被许多人认为是“唯一还能背诵下来的现代诗”,尤其是在1990年和2003年,这首诗两次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千千万万花季少年把《致橡树》当作了爱情文本,并影响了他们一生。
我有时会想,是怎样的一种想象,才让诗人勾勒出橡树这样一个传奇的文学意象?及至后来,我在一篇访谈文章里读到了舒婷的心声:“我与橡树一见钟情,是在日本电影 《狐狸的故事》里。在这部对狐狸追踪十年的纪录片里,背景有棵老橡树,独立在广袤悠远的旷野,沧桑于蓝天白云之下。夏天绿荫匝地,冬日风雪压枝,无论盛衰,依然是铁一样的沉默。 ”可是,在苍茫大地上顽强生长的橡树,又是如何对应诗人的爱情观呢?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重读经典,《致橡树》所塑造的温柔、独立而坚韧的女性形象,所吟诵的相互尊重又矢志不渝的爱情,已经成为几代人珍惜和珍藏的青春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不再年少的爱情,或许在岁月长河的砥砺中依然漂泊着,沉浮着,坚守着,但“独立旷野”的橡树和有着“红硕花朵”的木棉的影像,在我心里却愈来愈清晰,对生命广度和宽度的认知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就像诗中描述的那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新闻推荐
淄博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淄博广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债权转让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根据淄博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淄博广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达成的债权转让安排,淄博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将其对公告清单所列借...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