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自提标杆 以“有解思维”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众日报 2019-12-04 09:42 大字

“基本均衡,只是满足了教育均衡的基本条件,与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将‘优质均衡’作为更高要求,谋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自2013年在淄博市唯一通过了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后,临淄区主动作为、自提标杆,重新定位全区教育发展方位,突出问题导向,坚决走出“舒适区”,以“有解思维”动真碰硬,推动全区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 本报记者 刘 磊

本报通讯员 宋以生 亓俊然

缓解“大班额”问题

11月22日,临淄区稷下街道小杨村南的九村居中学建设项目工地上传来阵阵轰鸣,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作业。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临淄区城区西部中小学“大班额”“大校额”问题。

2015年以来,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每年开展大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特别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将问题作为工作的起点,勇于面对问题,始终紧盯问题,坚决解决问题。

教育资源不充分,是调研发现的突出瓶颈问题之一。受城市化、二孩政策等因素影响,临淄区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和“大校额”的问题凸显出来。“按照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的标准,当时临淄区超班额班级有487个,占班级总数的32.8%;同时,还有5所学校学生数超过了2000人,是标准‘大校额’学校。”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军说,“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校长反映管理难度大,教师反映教不过来,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被教好。”

问题在哪里,工作就到哪里去。借省市化解“大班额”政策东风,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临淄区坚持两手抓,一方面,针对“大班额”问题,拿出了“两新建两扩建”的“应急方案”,即在城区东部新建玄龄小学、淄江中学,在城区西部扩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新增班级152个、优质学位7320个;另一方面,又着眼于长远,研究制定了《临淄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并经区人大表决通过,建立了化解“大班额”“大校额”长效机制。

已开工建设的“大班额”“大校额”项目,加上之前实施的淄博市工业学校改扩建工程、全区农村中小学旱厕改造工程,以及实施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工程,临淄区共投入资金约8亿元,极大提升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

解教师职业倦怠之困

在刘学军看来,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优质均衡,教师是关键。然而,现有的职称政策,让一部分老师在一定时间内看不到晋升的希望,而部分晋升了职称的教师有一劳永逸的想法,有些甚至不再担任所聘学科的教学工作。

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职业倦怠,这样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催生优质均衡的教育。在广泛调研后,临淄区连续下发文件,年投入1500万元,实施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和弹性岗位,打破了职称评聘的天花板,提高了教师待遇,激发了队伍活力。

晏婴小学英语教师边春霞,2013年落实了中级岗位职称,但一直被聘任在中级岗位十级上。根据个人年度综合考核成绩,以及《临淄区教育系统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指导意见》有关规定,2017年她从专业技术十级岗位被聘任到九级岗位。2018年,她的考核成绩依然优秀,又从九级岗位被聘任到八级岗位,每月增加工资356.4元。

据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刘建伟介绍,专业技术弹性岗位分“高级教师弹性岗位”和“一级教师弹性岗位”,分别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2%核算设置,区教育局按照学校实际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统筹分配。2018年,共设置中高级弹性岗位各110个。

实行弹性岗位新政后,2017年虎山小学的弹性岗位评比综合排名第一的是教师谭立,2018年是教师丛红燕,两位教师从教近20年,但仍拿着初级工资,有了新政策之后,她们优先享受到了弹性岗位带来的补助。

“分级聘任和弹性岗位,让教师在岗位待遇和职称评聘上有了想头和盼头,改变了工作热情不高、由教学一线转到管理和工勤岗的情况,也提升了学校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水平,由表及里涵养了区域教育的绿色发展生态。”刘学军说。

目前,临淄区有2名校长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9名教师晋升正高级职称,39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名校长(名师)、省特技教师等荣誉。

推动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

学校特色不明显、发展同质化的问题,是制约临淄区教育发展的第三大瓶颈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该区发现是教育督导这个“指挥棒”出了问题。

“基础性指标过多、过细,给学校增加了负担,导致学校没有精力思考学校发展。此外,同类学校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扼杀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愿望。”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于莎说。

2016年,临淄区持续开展教育督导改革,精简基础性指标,突出发展性指标,实施“一校一案”,完善督导评估方式,推动了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当年,临淄区就对基础性指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A、B两级指标较往年分别减少了2项和20项。2019年,再次对“基础性指标”进行了精简,A级指标由7个压缩为4个,B级指标由22个压缩为18个,C级指标由113个整合为60个,减轻了学校负担,让学校聚精会神办好学。

针对学校发展的同质化的问题,临淄区创新构建“一校一案”发展性教育督导模式,各学校综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编制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制定年度落实目标。“学校自主设定目标,全区67所学校就有67个方案,每所学校都不一样,考核的时候主要看目标的‘达成度’。”于莎说。

以临淄区稷下小学为例,学校三年来积极构建完善“养心教育”价值体系,激发了学校活力。学校三年前运动会成绩还徘徊在全区四五名左右,在制定第一个三年自主发展规划的时候,综合分析学校优势,确定了三年前进3个名次的目标,如今这个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教育是一方园地,学校是这片园地中的一棵棵花朵,‘一校一案’督导改革的实施,释放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让每一所学校精彩绽放,构建起姹紫嫣红的学校‘百花园’。”刘学军说。

新闻推荐

周村区领导专题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融媒体记者路意本报讯12月3日,区领导沙向东、刘伟、路德芝在相关镇办部门负责人陪同下,专题调研重点项目建...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