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全区推行“行走的医生流动的医院”,造福70个“医疗空白村” “流动医院”扎进大山深处

大众日报 2019-11-12 09:59 大字

□记 者 马景阳

通讯员 闫盛霆 报道

本报淄博11月11日讯 冬日的阳光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今天上午,暖人的阳光中,淄博市临淄区“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启动仪式在西河镇东庄村举行,平日里寂静的小山村像过节一样热闹起来。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在小广场上为乡亲们把脉问诊,25辆装备齐全的医疗服务车在村民的簇拥下缓缓启动,奔赴大山深处。这标志着在试点4个月的基础上,淄川区在全区正式推开“流动医院”工作,造福70个“医疗空白村”。

淄川区东坪卫生院院长宗德钢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多年。在他看来,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村民看病远看病难是个“老大难”问题。医生总量少,能力素质也有待提高。日常头疼脑热的小病,乡医能让村民不用出村,但遇到疑难杂症或者急病,就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在人口较少的村一一设卫生室、配乡医不现实。61岁的乡医李志水告诉记者,今年前9个月,他服务的3个村的200多名村民只购买了1210元的药品。

要让群众叫好,必须向问题叫板。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介绍,淄川区现有471个村,没有卫生室、固定乡医的村有70个,都在大山深处,户籍人口1.5万人。其中,距离卫生院5公里以上的有22个,10公里以上的有11个。淄川区用“有解思维”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统筹优质医疗资源,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网络,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实施医疗服务点全覆盖。淄川区投资700万元,对全区村卫生室实施房屋、人员、设备改造提升;投资150万元,在70个没有卫生室的空白村设置医疗服务点,配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和器械。

实施医务人员全覆盖。医疗服务点的医务人员来源以卫生院为主,以卫生室人员为补充。全区现有行医资格医务人员1680人,已有1400人参与。每个服务点至少两名医生轮流服务,至少每5天巡诊一次。

实施医疗服务车全覆盖。淄川区投资425万元购置25辆医疗服务车,配备心电图、供氧等基本救助设备。

几声嘹亮的汽车喇叭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试点村——护宝泉村的村民们知道“流动医院”来了。宗德钢带队来到东坪卫生院服务的这个最远村庄。医生们麻利地从车上拿下血压计、听诊器,急匆匆往几个老病号家赶去。

护宝泉村离卫生院16公里,户籍人口200人,平时住在村里的只有五六十人,多是“老弱病残”。患有高血压病的村民刘长英说,卫生院的大夫们每周例行两次巡诊,有了急病,医疗服务车随叫随到,“真是给俺们办了大事、办了好事”。

新闻推荐

临淄区 源社区为贫困群众送棉衣

本报讯临淄区辛店街道有个“暖奶奶”手工坊,最近手工坊正在忙碌地缝制棉衣棉被,希望赶在冬天之前送到社区贫困群众手里...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