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让城市更美好

淄博日报 2019-11-08 01:10 大字

全国非遗展厅现场□本报记者李倩

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碰撞出的奇妙火花,成就了一场难忘的非遗盛宴。11月3日,第二届中国(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大会圆满落幕。6天的非遗狂欢,吸引了省内外150余家参展项目,达成长期合作意向5个,直接销售额近300余万元,近7万人次到现场“打卡”……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新的起点上,非遗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在传承保护、公益事业、创意产业等层面不断实现创新,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本届非遗大会目的是增进各种文化交流互鉴,加快非遗传承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会秉承“交流互鉴传承发展”的主题,以“山东省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山东省首届文创精品展”为亮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以多样的形态定格在群众的视线和记忆中。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点项目和特色活动的“山东省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山东省首届文创精品展”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内又分为省内非遗与全国非遗两大展厅。展出的大都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省内16地市也派出了23家最具当地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参展。在室外精品展中,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琉璃烧制技艺、鲁派内画绘制技艺、周村烧饼制作技艺等百余项淄博本地非遗项目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淄博最具特色的地方戏——五音戏和聊斋俚曲、商家大鼓、传统武术、古琴、太极表演等作为非遗节目进行现场演出,打造出一场淄博市民家门口的非遗文化饕餮盛宴。

此次大会的举办,进一步借助淄博齐文化核心示范区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交流研讨、展演、展示等形式,更好地挖掘、保护和传承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全省各地市间的文化交流,展现山东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讲好山东故事、加强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说,山东各地结合本地非遗特点,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形式多样的非遗旅游产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各个环节融合发展,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西湖绸伞、华山戏法、西秦刺绣……每一个非遗项目的背后,都是手艺人的匠心传承,也承载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展览现场,传承人陈良成展示了来自江苏邳州的特色农民画。“农民画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第一幅农民画《老黄牛告状》就诞生在邳州。”陈良成说,“历经三代农民画人的努力,如今的邳州农民画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浓浓的生活气息描绘出一幅幅新时代乡村美景图”。“本届非遗大会让我很感动,没想到淄博人民对我们的东西这么认可!”看着购买“伴手礼”的人们排起了长龙,来自山西的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柳惠武激动地说。

以非遗之旅为载体推进文旅融合,是市文化和旅游局激发非遗创造力的又一项探索。作为区域性展会的“金字招牌”,第二届非遗大会在第一届的基础上,特别邀请景泰蓝制作技艺、杨柳青木板年画、定瓷烧制技艺等来自全国的非遗项目近30家,成功搭建起一个区域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山东与周边省区加快实现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形成一个省内省外文化相互交流,共谋“非遗+旅游”传承大发展的格局。

此外,作为本次大会的一部分,第二届中国(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大会嘉宾恳谈会召开,并成立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们围绕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产业合作、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对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淄博市的双招双引、产业合作和交流等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茂松对记者说:“非遗保护已成为全民参与、惠益全民的文化民生工程。下一步,淄博市将继续开拓非遗文旅市场,打造鲜明地域特色、鲜活城市形象,探索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平台,让特色非遗文化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实现文化名城建设新突破”。

新闻推荐

江敦涛拜访聚量集团

□通讯员宗禾本报记者苏利民报道本报讯11月6日下午,正在上海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市委...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