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阵地前移,夯实“基层堡垒”,打造富有特色的党员教育培训品牌 淄川:流动党校进农村
关键词:党员教育□本报记者马景阳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闫盛霆田小鸥
台风“利奇马”到来期间,在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西周村党校教学点里,伴着倾盆的暴雨,一场紧急而严肃的全体党员大会正在召开。齐腰深的积水、四天五夜的不懈奋战、转移群众150余人、紧急疏通河道5处……“多亏了俺村的党员们啊。”被安全转移的西周村村民赵凤霞激动地说。
在对抗“利奇马”过程中,淄川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西周村党员突击队”一样的党员队伍,这与该区正在实施的以“筑信仰之基铸党性之魂”为主题的“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暨“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活动不无关系。
全覆盖——
让每名党员都能走进党校
“我面前的学员中,既有八九十岁的老前辈,也有90后的新生代;既有研究生本科生等高学历人才,也有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半文盲;既有履历辉煌的多面手,也有刚出校门参加工作的‘生瓜蛋’;‘铸魂工程’覆盖面之广创历史新高。”淄川区委党校从事教学多年的老教师袁长军介绍说。
为确保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无遗漏,淄川区委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大格局。自今年3月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党校系统开展各类教学462场次,受训人数61525人次,其中农村党员47000余人次。
淄川区委把“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暨“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活动纳入重点工作,区委书记、党校校长李新胜3次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推动全区形成做好“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暨“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活动的整体合力。
同时,充分发挥全区41家基层党校和171处教学点的“主阵地”作用,采取“区委党校指导,党(工)委、党组组织实施,基层党校及教学点承办”的方式进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批、分类、分层对基层党员实施培训;采取“三个一批”措施,即集中培训一批,深入村居送教上门或“一对一”辅导一批,远程教育一批,确保让每一名党员听到党的声音。
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打造“融媒体党校”,拓展媒体新阵地,组织教师录制“视频微党课”17讲;创办发行“淄川党校校报”17期;打造媒体融合的“红色云课堂”。线上线下资源相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资源共享、协同共进的“全媒体大党校”格局。
接地气——
让每位听众都能入心入脑
“一定要着力强化党员教育的‘党味’‘农味’和‘家常味’,在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上下真功夫。”李新胜在“铸魂工程”启动仪式上强调说。
为打造富有淄川特色的党员教育培训品牌,区委党校在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上做出多项创新。构建主题多样的课程体系,增设案例式教学课程、现场体验式教学课程,新建党校现场教学点6处,累计已达12处。实施“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注重与新时代开放式组织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相结合,把课堂延伸到企业、社区、红色基地、田间地头等,增强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体验性、参与性。截至目前,现场体验教学、案例式教学累计开展200余场次。
此外,区委党校强化党员教育的“党味”“农味”和“家常味”打造“三味”课堂,建立教学培训评价体系;实施“领题备课、集中试讲、认真评议、全面评估”工作机制;汇集多元师资,完善党校教师授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兼职教师谈经验的“三元制”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党校教学质量。今年,区委常委登上党校讲台授课达7人次,兼职教师授课113场次。9名教师打造出18个新授课题,深受学员好评。
严纪律——
让每堂党课都能有实效
为切实保障“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暨“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活动不走过场,出实效,淄川区委党校在严肃纪律、严格管理上下真功。压实教学责任,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区委党校制定了《全区基层党校2019年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等,对培训会场、培训学时、党的理论及党性修养占比、参训人员、考核标准作出明确规定。成立了三个“中共淄川区委党校‘流动党校’”,把全区划分为三个大的流动党校管理片区,实行片区管理负责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履行协调调度、师资调配、培训指导、督促落实等职责,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查缺补漏。
同时,定期召开“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暨“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活动调度会,建立工作台账,实施“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授课纪律,对在贯彻落实中敷衍塞责、作风拖沓、影响党校形象的人和事,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对“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暨“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活动的有序推进,党员干部学习风气的转变和学习质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可。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22日19:30,家庭音乐剧《素敵小魔女》在淄博大剧院亮相。据悉,《素敵小魔女》以“爱”“感恩”和“帮助”...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