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影青四系罐

淄博日报 2019-08-03 03:07 大字

□高晓阳

1979年,淄博市博山区公安局在城区内挖防空洞时,发现14件精美绝伦的影青瓷器。这批影青瓷器有执壶、熏炉、葵口碗、四系罐、茶盏、盏托等,胎质坚致细白,器表光滑素雅,釉色青中泛白、如冰似玉,实为影青瓷之上品。同时出土这么多造型如此精美的影青瓷器,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据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鉴定,它们都产自江西景德镇北宋时期的湖田窑,属该窑辉煌时期的代表作品。

这些美如玉的影青瓷器都收藏在淄博市博物馆,其中一件影青四系罐尤其引人注目。该器高9厘米,口径3.8厘米,腹径13.7厘米,底径4.2厘米。器形为子母口带盖,直领,折肩,肩部饰四系,瓜棱形长弧腹,高圈足,足跟部露胎,有支烧痕。该器胎质细腻洁白,通体施青釉,内壁无釉,属于生活日用器具。

“影青”是晚清以后对青白瓷的称谓。宋代文献中仅见“青白瓷”一名,无“影青”之称谓。晚清至民国初年出版的瓷器书中又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所指均为青白瓷。青白瓷应是景德镇陶瓷匠师别出心裁地利用当地优质原料烧出的色质如玉的瓷器,是中国传统瓷器中的珍品,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细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在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南宋时大量生产青白瓷,而且当时青白瓷“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绝大部分青白瓷装饰有薄剔而成的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施以透明釉,再以高温烧制而成。有的元代的青白瓷产品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

宋代景德镇烧制青白瓷的窑口以湖田窑最为著名,其次有湘湖、胜梅亭、柳家湾等窑,当时的品种有碗、盘、瓶、罐等日用器皿。北宋前期的青白瓷并无花纹,以器形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中期以后,它的装饰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堆塑。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纹饰在釉色下若明若暗,给人以无穷韵味。

青白瓷的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从窑址调查和纪年墓的出土情况来看,青白瓷草创时期是在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这一时期的青白瓷产量小、器类简单,主要为碗、盘、碟之类,也有盒、钵、注子、注碗等;器物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器形低矮,圈足宽大,口沿及腹壁都较厚。为防止烧造时变形,工匠们常在器物口沿下留一道厚纹,这种做法至今尚存,俗称“撑口泥”。有的器形仿金属器,如瓜棱形的壶身、细长弯曲的壶流、盘碟腹壁的棱线及碗盘多作花口五出或六出等。宋真宗天禧至宋神宗熙宁年间,青白瓷产量大增,器类也多种多样。这一时期的产品多为广口小底,圈足窄而高,器壁弧度加大,胎体多上薄下厚,与前一时期的厚唇形成鲜明对比;器形以盘、碟、碗居多,较多见的还有盆、炉、钵、罐、盂、盏托、盒子、注子、注碗、盘盏、台盏等,堆塑瓶也偶有出土。其中,注子、注碗是配套使用的一种酒器,注子曲流带把,壶身作瓜棱形,盖顶饰以狮钮,注碗则多呈仰莲形;全器造型生动,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是北宋市民生活中的常用之物。

青白瓷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青白瓷的店铺,出售供人们饮食、饮茶及饮酒用的器皿。赵汝适《诸蕃志》中记述了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外国商人进行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汪大渊《岛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对外交易的相关记载。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青花瓷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闻推荐

镇办推动、部门联动、志愿服务带动,“美在家庭”创建工作再掀高潮 “洁美工程”改善贫困户居家环境

□融媒体记者路意7月20日一大早,区委党校、丝绸路街道的志愿者便来到了孟家堰村的贫困户孟宪生家中。大家手持笤...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