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陵街道宋家村闯出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524户村民变股东
□本报记者刘磊
本报通讯员吕鑫鑫刘燕
“过去,各家各户都有地,但却挣不着钱,如今合作社带我们种大棚、搞养殖,大家伙儿都有使不完的劲儿。”7月25日,说起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获得的实惠,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宋家村村民刘洪江兴奋不已。
2年前的宋家村,村民承包地零星分散、单块面积较小,种低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承包户多年不缴承包费,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为盘活农村生产要素,激活集体经济,不断富民增收,2017年10月,宋家村走上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之路。
村内原有集体承包地585亩,长期被部分村民无偿无期限使用。如何让“分散土地”创造“聚合效益”,成为村党支部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宋家村党支部书记于泗明介绍,宋家村新一届班子上任后,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结合本村实际,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探索实施了“一三五”工作法。一,即一个核心,突出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给村集体承包地收回工作“把好脉、开好方、掌好舵”;三,即三个原则,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确保对所有村集体土地承包户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五,即五个带头,在村集体承包地收回工作中,要求村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离职老干部、退休老教师等五类村民户率先垂范。
路子对了头,发展不用愁。在党支部领导下,宋家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585亩村集体承包地全部收回后,作为集体股加入合作社,按照1亩地为1股标准,每年每股保底分红700元,村集体增加收入40.95万元。仅通过土地规模经营,村集体开发利用“四边地”60亩,增加收入4.2万元,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宋家村村民尝到了甜头。
为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党支部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前提下,利用党群联席会议、党员入户走访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加入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流转、农地成方连片、农民抱团发展。经过广泛发动,全村524户村民采用土地入股方式,将663亩口粮田流转给合作社。“加入合作社者,每年每人享受700斤小麦/亩待遇,按照当年粮食保护价折算现金。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不仅获得了相应的承包费用,还能从种植零散的土地上抽出身来搞养殖,还可以在流转的土地上打工增加收入,全村村民增加经济收入1倍以上。”于泗明说。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村民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村民刘洪江就是其中一员。加入合作社后,刘洪江按照每亩840元的价格向普浩蔬菜种植合作社出租了自家的4亩地,获取租金收入3360元。他又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合作社租赁了11亩土地用于大棚蔬菜的种植。“今年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合作社帮咱联系,有专人上门收菜,俺只要专心地种好地就行,别的啥也不用操心”。记者帮刘洪江算了一笔账,大棚蔬菜年毛收入29万余元,加上之前的土地出租款3360元,再扣除他本人的土地租赁费,年均毛收入近30万元。
在党支部领办下,宋家村投资1100万元,建设普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41个,安装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控制设备,发展绿色瓜果蔬菜产业,推动全村瓜果蔬菜产业升级。
下一步,宋家村党支部将充分发挥紧邻济青高速路口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探索“一站式经营”发展模式,对现有温室大棚进行改造升级,筹建蔬菜交易中心,积极拓宽业务范围,从原有的蔬菜瓜果种植向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发展,继续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
新闻推荐
□记者刘磊报道本报淄博讯7月10日,《淄博市2019年夏秋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公布,对部分行业采取错峰...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