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精准化集中供养 特困五保老人安享“夕阳红”
□本报记者李振
住的是“像宾馆一样”的标准间,穿的有四季不同的7套衣装,吃的每餐有一菜一汤、一荤一素,生病有医生随时检查治疗。4月25日,在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长寿山医养产业园,94岁的姬德花感叹,自己的晚年生活“啥也不愁了”。
姬德花是博山区池上镇的一位五保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因老年性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失去了自理能力。“特困老人的晚年生活离不开医养结合。”淄博市卫健委副调研员周霞道出了这一群体的迫切需求。博山区的五保老人中有179位属于高龄、失能或半失能状态的特困五保老人,他们中残疾人比例大,慢病患病率高,治疗率低,许多人连按时服药这样的基本健康管理都很难做到,是对医疗服务需求最迫切的人群。
去年10月,博山区启动针对特困五保老人的医养融合一体化集中供养,他们把散居在辖区10个镇街敬老院的179位特困五保老人全部安置在了源泉长寿山医养产业园(以下简称医养产业园),一家由源泉镇中心卫生院建管运营的养老机构。
“相比传统敬老院,卫生院的急救能力、医疗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更专业,更能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涉足养老,源泉镇卫生院院长亓庆良颇有信心。
“医养产业园与卫生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医养产业园的12名专职医师、护士和康复技师全部由源泉镇卫生院抽调而来。”身兼卫生院与产业园双重法人,亓庆良在医疗资源调度上游刃有余,确保医养产业园内医养两种资源的合流。
敬老院归属民政系统,卫生院归属卫健系统,要实现医养资源真正合流服务于五保老人,更要在政府层面打通部门间“行政围墙”,进行一体化统筹安排。
这方面,博山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他们对分属各系统的养老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职能划分,敬老院主要负责自理能力相对较好的五保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则转至医养产业园。针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变化快的特点,对五保老人进行全员排查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动态评估,及时更新老人的自理能力情况和照料护理等级。这样一来,通过对五保老人进行分类化、精准化的集中供养,博山区真正实现了这一群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能有所护”。
据了解,在全省积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医疗机构兴办养老机构已在山东呈如火如荼之势。眼下,全省已有920家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照护服务。
新闻推荐
晚报讯(通讯员徐海清)为进一步提高镇卫生院及各卫生室医护人员对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诊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辖区内...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