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晚期陶熨具

淄博日报 2019-05-09 06:27 大字

□宗美菊

淄博市博物馆藏有几件瓦块状陶制品,它们造型相仿,大小不一。从外观上看,它们均由筒瓦磨制成较为规整的椭圆形,四周及底部边棱都进行过精心打磨,表面饰纵向粗绳纹,横剖面呈弧形,凹面粗糙不平,应是故意制作的有特殊用途的陶制品。该陶制品系1992年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中出土,共四件,长17~23.7厘米,宽9.9~11厘米。令人费解的是,它们局部有明显被烧灼过的砖红色痕迹,而且陶片表面有类似药液浸渍痕。那么,它们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后经考证得知,它们便是用于古代医术熨帖术中的工具——陶熨具。

在我国古代,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人们会受到各种病痛的困扰和折磨。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也摸索、积累了许多强身祛病的偏方和医术,比如把脉、中草药、针灸等,各历史时期也涌现出了像扁鹊、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名医或药学家,他们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使用各种医药手段普济众生,为人们解除病痛,受到后世传颂。熨帖术即是利用陶熨具祛除病痛的众多医技之一。

熨帖术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利用以热驱寒、以寒除热的辩证原理,把药物和瓦石烧烤、炒热,用织物或其他物品将其包裹并熨敷患处,或用药液以棉(布)浸渍,趁热熨之,借药性和温暖的双重作用加速血液流通,达到散寒、祛瘀、止痛之效果。熨帖术多用于治疗寒性疼痛患疾,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便有“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的记载。

扁鹊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名医,熨帖术便是他常用的医术之一。扁鹊(前407—前310)其人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扁鹊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们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获得人们的崇敬和欢迎。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善脉诊,其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著名的中医典籍《难经》即为扁鹊所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这是熨具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实例。

这四件陶熨具的出土,是战国时期齐国使用熨帖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佐证,充分说明齐国是古代医学较为发达的地区,对研究古代齐国的医学、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医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新闻推荐

在上海酒店工程展上,这家淄博陶企用5款产品拿下了不少客户—— 统一陶瓷用创新开拓市场

□本报记者王奇4月25日,上海国际酒店工程设计与用品博览会上,十几家陶瓷企业闪亮登场。博览会作为酒店及商业...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