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卫生健康系统“人人争做第一村医”活动走进村居,把关村民健康 新“马甲”入驻老村庄
□融媒体记者 肖瑶
“过去,咱们的主战场是手术室,只有少数的坐诊时间与老百姓面对面。现在,偏远村居、田间地头都有第一村医的身影。”“对,从白大褂到蓝马甲,我们的角色身份变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变了,但我们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初心不会变……”4月2日,在区卫健局举行的“人人争做第一村医”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三、四批“第一村医”接力传承交接仪式后,第三批第一村医向第四批的新成员介绍着他们的经验。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进村居义诊活动,积极响应“人人争做第一村医活动”。
“你们这里能给俺量量血压不,俺这两天没吃降压药,也不知道血压正常不?”“没问题啊,大娘您坐。”4月6日,在贾黄村大集的义诊活动现场,早早地就围满了附近乡村的群众前来咨询、问诊。记者了解到,王村镇栗家村、南郊镇贾黄村开展的义诊宣传活动一片热闹的景象,市中医医院、区医院、区二院等卫生院分别组成医疗技术宣讲团队,携带心电图机、血压计、血糖仪,部分药品、健康资料等入村帮扶。技术团队成员热情地接待每一名就诊的群众,并分成三支小分队——健康宣讲队、现场义诊队、入户诊疗队,各司其职,义诊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健康宣传队为村民宣传春季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普及国家卫生健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政策;现场诊疗队负责耐心为村民测量血压、心脏听诊、检测血糖,拟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入户走访队就是针对部分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入户诊疗,为老人们进行健康查体、康复指导。”区卫生健康局基妇科科长王新峰给记者解释了三支技术团队的分工职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周村区第四批“第一村医”共派驻6人,涉及耳鼻喉科、口腔科、五官科、内科、妇产科、中医等多个专业。为当地村民开展健康咨询、义务诊疗51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600余份,免费测血压、血糖和心电图380余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2000余元,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大医院的优质服务。
从“白大褂”到“蓝马甲”,从操手术刀的主治大夫到长期“驻扎”村里的第一村医,角色和工作方式变了。“相比以前在医院里相对专业化、精细化的工作,第一村医的工作覆盖面广,基础性工作多,工作事项比较繁杂。”第一村医宫荟萃告诉记者,除了要在村卫生室日常坐诊外,对于老人和出行不便的患者,得主动上门看病。如果有突发急重症的患者,第一村医更是随叫随到。遇到在基层卫生室解决不了的特殊疾病,他们会第一时间与派出医院联系,开通专属绿色通道,实现快速转诊。
“人人争做第一村医”,周村卫生健康系统在行动。“全力以赴把健康扶贫工作做实、做好,我们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第一村医的传承者,我们将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决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区卫健局副局长蔡海英对下一步的工作充满信心。
当天的义诊活动结束时,第一村医们收拾着物品打扫卫生,一名老大爷走到他们身边,笑呵呵地对着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老人们都很朴实,不会用华丽的语言表达自己,但是我们做的工作他们确实很认可,也很支持。” 义诊结束后,村医宫荟萃表示,“以前坐诊一天要看很多病人,时间和精力有限,遇到多问几句的患者,难免有急躁的时候。在村里义诊,我们亲身感受到村民的热情与朴实,也深知他们看病不易,将心比心,我们以后会更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未来入村入户的工作中,在面对患者和群众时,一定要更加耐心、热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路锦通讯员乔鑫江报道本报讯为促进博山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近日,博山区审计局充分发挥审计监...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