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故居: 魅力《聊斋》闪耀世界文坛
□闫盛霆报道聊斋俚曲国家非遗传承人蒲章俊聊斋城内免费为游人演唱聊斋俚曲。□本报记者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闫盛霆仇慧清
阳春时节,春暖花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的蒲家庄也随着游人的增多而热闹了起来。这个因“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而闻名的小村庄,一直都是许多中外游人的向往之地:追寻文学先贤的履痕遗风,领略鬼狐仙妖的奇幻世界。随着天气的变暖,前往蒲松龄故里,凭吊古墓、寻访柳泉、瞻仰故居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聆听一代文豪的生平故事,探寻人鬼故事背后的哲理寓意。
探寻故居
聊斋文化幽香扑面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年轻时就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读书、写书、教书中度过的。康熙十八年(1679)春,他将已作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蒲松龄的故乡蒲家庄,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是省级传统村落。
从西门沿青石铺满的乡村小路东行至村中,一座具有典型北方农家院落风格的故居映入眼帘,这就是蒲松龄故居。1980年当地在蒲松龄故居的基础上,建立了蒲松龄纪念馆,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棵古槐盘根错节耸立在故居旁边,像是在诉说着蒲松龄故居的沧桑。在故居里面可以看到七个院落、八个展室。从大门往北一眺,一尊蒲松龄雕像掩映在翠竹中。步入正厅,一眼望见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书画展室墙上挂着许多当代名家如姚雪垠、范曾、王蒙、欧阳中石等的题咏字画,处处充满文化的色彩。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恍惚间穿越到蒲翁时代。
离故居几步之遥就是聊斋城,这是以聊斋故事为主题兴建的风景区。萦绕的水雾、古朴的凉亭、千姿百态的奇山异石……宛如仙境一般,古老的柳泉边,当年蒲翁设茶摊听故事的茅草亭依稀可见。既有修复的历史遗迹,也有新建的艺术馆、园林等。一路走去,柳泉、墓园、聊斋宫、狐仙园、石隐园、演艺广场、柳泉古道、俚曲茶座等,都能讲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游客充分享受一次奇异梦幻的聊斋之旅。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已成为江北民俗风情旅游胜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数十万人次。而柳泉路、松龄路、聊斋演艺广场等独特的地域标志符号,也处处体现着聊斋文化的源远流长。
时代融合
聊斋故事穿越而来
狐仙园、聊斋宫、牡丹园等50多个景点,展现出《席方平》《小翠》等100多个聊斋故事;声、光、电的巧妙结合,再现了《画皮》《尸变》等聊斋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人妖鬼狐的世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剧、电影步入人们的生活,《聊斋志异》变“活”了。
据悉,自《聊斋志异》书成,便通过书籍、戏曲的方式,让世人熟知聊斋故事。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2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了《聊斋志异》的各种版本100多种;被改编的剧种超过40种,戏曲曲目更是多达300余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300多出(部),电影《倩女幽魂》《画皮》、电视剧《聂小倩》《聊斋》等颇具影响。
近年来,淄川借聊斋城连续举办十年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聊斋文化艺术品博览会、聊斋俚曲大奖赛、聊斋民间故事演讲大赛、聊斋民间艺术灯会等活动,还专门设立了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和蒲松龄文艺奖,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成为淄博“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部分。容纳1.5万人的聊斋演艺广场,不同的演出活动,将民俗、乡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别具风韵。置身其中的游客,仿佛在与蒲松龄共同漫游,欣赏他的杰作呢。
为了深入挖掘、促进聊斋文化“走出去”,蒲松龄纪念馆开展了“三位一体”项目,即“纪念馆—研究会—学术刊物”三位一体融合发展;2014年应台北文化艺术促进协会邀请,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红馆成功举办了“鬼唱诗——蒲松龄聊斋文化展览”活动;淄博师专成立聊斋文化研究中心;聊斋作为乡土文化纳入洪山镇中小学教材;淄川实验小学建起了20多米长的聊斋文化墙……此外,还发行了纪念邮票及纪念邮册、纪念馆在蒲松龄诞辰之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复制选印《聊斋图说》工笔重彩画册、编辑出版《蒲松龄诗词研究论集》及《蒲松龄研究纪念专刊》等,反响热烈。
保护传承
聊斋俚曲重现悠扬
俚曲是流传在淄川一带的古老民间俗曲。当年,蒲松龄据此挖掘整理出《迓迓油》《玉娥郎》等15个曲牌,创作了《聊斋俚曲》。史学家称,《聊斋俚曲》可与《聊斋志异》相提并论,是蒲松龄的又一文化贡献。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被誉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自清代至今已传唱了三百多年。2005年成为“山东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又被收录进国务院“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人仍不知俚曲为何物。为了不让这一文化瑰宝失传,淄川区在聊斋城内兴建了古色古香的聊斋俚曲茶座,蒲松龄第11世孙、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传承人蒲章俊免费为游客演唱。游客在品茗之际,欣赏那透着古朴纯真、悠扬动听的旋律,仿佛又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诗情画意之中。
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淄川区和淄博市先后成立了聊斋俚曲艺术团,许多民间艺人更是热情高涨,蒲氏后裔蒲先明整理出版了《聊斋俚曲集》,年逾八旬的吕佩琦、农家大嫂郭爱枝等众多爱好者也在街头巷尾以演唱俚曲为乐事。为广泛弘扬聊斋俚曲戏,多年来,艺术团走进高校、农村、社区、军营和厂矿企业,将《聊斋俚曲》唱到社会各个阶层。为促进《聊斋俚曲》的传承和光大,淄川区实验小学将聊斋俚曲课列为校本课程,由艺术团的俚曲老师教课指导,课堂中表现优秀者,被选入学校聊斋艺术团进行重点培养。近年来,淄川聊斋俚曲艺术团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演员们不辞劳苦,披星戴月走遍镇办村居,为当地老百姓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把《聊斋俚曲》的神韵艺彩撒遍了淄川大地,《求骂》《带着奶奶做新娘》等广受群众好评。
新闻推荐
淄博周村区优胜优才教育培训学校小初高全科辅导快乐魔方作文6407788淄博捷程教育培训学校小初...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