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先进技术,创造生命奇迹。郑贯中 心尖上的守护者
□记者刘磊报道郑贯中在为患者检查。□本报记者刘磊马景阳
心脏是人体中的重要器官,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都会让患者跟死神打个照面。在淄博市临淄区,有这么一位医生,他采用先进的介入技术,每天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让众多的心血管病患者转危为安。他就是临淄区人大代表、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郑贯中。
周二是心内科常规的手术日,3月26日,心内科要完成14台心脏介入手术。查房一结束,郑贯中就立即来到手术室。9时整,手术准备工作就绪。当天的第一个病例就极具挑战:患者因冠心病导致心脏血管病变,三条主要血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狭窄和硬化,使心肌供血不足,出现胸痛和晕厥的症状。
郑贯中双眼紧盯造影机,手中的导丝缓缓进入直径不到3毫米的冠状动脉。进入血管的导丝只能通过X射线进行指示与导航,为了抵挡辐射,医护人员必须全程穿着20多斤重的铅衣,同时承受着闷热,在毫厘之间精细作业。这台手术刚刚做完,另一台手术正进行到关键时刻,郑贯中来不及休息又继续投入治疗。
由于经常的手术承重、长时间站立,腰肌劳损、静脉曲张是大部分心内科医生的“职业病”。下午2点,当郑贯中脱去厚重的铅衣时,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他一边吃着同事递过来的盒饭,一边准备下午的手术,这难得的休息时间只有不到30分钟。
连续的高强度手术使郑贯中非常疲倦,可是一有病人进入手术室,他立即打起精神投入到治疗中。不仅白天,即使在晚上,来了急症病人也是随叫随到。心内科护士长路国玲告诉记者:“遇到急症多的时候,郑主任往往是刚刚做完一台手术回到家,又被急症电话叫回来,一个晚上连续从家里往返医院两三次也是常有的事。”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医务工作者,郑贯中一方面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让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导丝入路从以前的大腿股动脉改为手臂上的桡动脉,使病人术后不再承受卧床之苦,也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引进血管内超声使治疗更加精确;提高手术效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来至医院,到疏通血管的时间最短压缩到41分钟,大大领先国家要求的90分钟。在他的带领下,临淄区人民医院的心脏介入治疗一直走在全市前列。郑贯中还牵头成立了淄博市心衰委员会,为心衰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减少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危及生命的几率。
面对基层医疗资源缺乏和群众不断提高的就医需要之间的矛盾,郑贯中时刻牢记自己人大代表的职责,为全力推动党和政府的医疗惠民好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作出努力。“淄博市实行了第一村医巡诊制度,我们医生直接下到基层,到村里去给老百姓看病。这样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和预防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医院还派出了3台救护车,而且有医生和护士24小时待命。”郑贯中说,作为人大代表,自己将加大调研,针对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心建言献策。
郑贯中认为,人大代表和医生两个角色,实际上是统一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作为医生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当选人大代表,则会更加关注群众所想、所盼,为民发声,把广大群众的需求作为自己的行动导向,履行好一名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郑贯中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倩报道本报讯4月9日,“千家旅行社进淄博”合作洽谈会暨淄博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张店举行,市人大常委...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