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丘北村挖掘传承优秀乡土文化 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刘磊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崔立来
村史馆里讲述的那段往事
3月28日,周四下午,空中飘着毛毛细雨,15岁的戴慧泽迈进了一间青瓦白墙的房间里,转过一道屏风,他拿出个小本子……
“耿贞元,早期中共党员,革命烈士;高新成,临淄县白兔丘人,1938年8月参加抗日革命工作……”这两位烈士,似乎跨过时空,开始给戴慧泽讲述一段艰苦的抗战故事。
戴慧泽所在的屋子,是他的老家——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北村的村史馆,这里记载了这个能追述到周代的古村的历史。
“也记不清来了多少次了,最早的时候是奶奶带我来,后来我就自己或者约上几个同学一起来,每次看的重点不一样,之前喜欢看一些陈列的仿制文物、奖章,现在更愿意了解一些历史故事。”戴慧泽说,在读初二的他,一有空就会来到这里,而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雨还未停,从杏树下穿过,再绕开一小片竹林,乡村记忆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熟悉地穿过几片展区,戴慧泽的父亲戴洪涛驻足在一个老式农具的展示架前,“想想现在的机械化耕种,再看看这些旧时农具,被先辈们的勤劳智慧深深感动,被当年那股子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儿震撼的同时,也感慨现在乡村的发展、进步。”
两百多件展品,农耕、生活、交通通讯三大主题展区,这个坐落在白兔丘北村的乡村记忆馆,不但是本村人寻找儿时记忆的宝地,也是周边百姓、附近学校学生热衷的场所。
“时光一天天流逝,记忆中的乡村似乎越来越找不着踪迹,但是这个乡村记忆馆,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白兔丘北村的老书记曹东山的话,也印证了记忆馆门口那块“金色乡土教育基地”的牌匾。
乡村记忆馆和村史馆占去了这个文化大院的大部分,但剩下几间房屋的作用也举足轻重,农家书屋里,几名年轻的村民在翻看有关着种植的书籍;棋牌室里,戴慧泽的奶奶和几个老姊妹边聊天边打牌;“一约四会”办公室里,村红白理事会正张罗着简办下一个喜事……
小剧团的自豪感
如果不是雨天,戴慧泽的奶奶一定在这个院子门口,拉起那个足有20人的小剧团,吹拉弹唱,给村里老百姓摆上一道曲艺大餐。
戴慧泽蹒跚学步的时候,照看他的奶奶崔成凤便开始自学吕剧,“买回光盘,回家边听边唱。”慢慢地,崔成凤周围聚集了一帮爱好曲艺的村民,唱戏、打快板,还有唱红歌的,一个小剧团颇具雏形。
“你看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修了水泥路、装了路灯,绿化带里种了花,卫生也有专人打扫了,钱包越来越鼓,条件越来越好,老百姓的脑子也不能闲着。”今年69岁的崔成凤,仍然活跃在文艺一线,十里八村的文化大舞台上,都留下过她们的身影,“特别是给别的村老百姓表演,我们更是打心眼里自豪,这说明我们白兔丘的老百姓文化生活丰富呀。”
让白兔丘北村村民自豪的,远不止崔成凤的小剧团,村里的锣鼓队是全区大型文艺活动的常客,村里的太极拳表演,也无数次登上大小舞台。
挂在“一约四会”办公室里的村规民约,是白兔丘北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表现,三十四条规定里着重强调了文明新风的倡导,革除生活陋习、养成文明行为已成为村民的自觉习惯。
“公为民心向党遵法纪树形象……”文化大院门口墙面上的三字歌虽已泛黄,却早已在村民中传唱。这首“白兔丘北村村规民约三字歌”年代久远,就连曹东山也记不清是谁起草的,但这首《三字歌》却承载着白兔丘北村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及不断提升农民的道德水准和精神文明程度。
红色基因的百年传承
白兔丘这个稍有拗口的名字源自村东头的一座古墓,墓主人是春秋时期齐国上卿高傒。高傒字白兔,谥号敬仲。白兔丘北村和敬仲镇的命名就源于此。高傒身历四朝,拥立了两位齐国国君,辅佐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首霸大业,是个在齐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忠贞之臣。
高傒是高姓、卢姓、柴姓的祖先。如今,在高傒后人的努力下,高傒墓及周边已经建成了中华高傒文化园。每年齐文化节,数千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氏后裔们都会来到这里,共同缅怀先人的同时,也促进了白兔丘北村乡村文化根脉的延续、乡风文明不断出新。
近年来,白兔丘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
目光再次转向承载着乡村文化根脉的村史馆,耿贞元、高新成两位烈士讲述的故事仍未结束。时间追溯到1926年10月,临淄共产主义革命的第一粒火种在白兔丘北村点燃,白兔丘北村党支部见证和记载了临淄地区共产党初期的辉煌历史,孕育了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
据记载,白兔丘北村党支部成立后,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农民运动,先后在周围20个村成立农民协会,互助搞生产的同时还节俭承办农民的婚丧嫁娶红白事。
“前几年,全区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改革红白公事,别的村都还在为难的时候,我们村的老党员就带头节俭办理了自家老人的丧事,此后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曹东山回忆说,早年白兔丘党支部的成立,给村子烙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此后的抗战、抗美援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涌现出一大批的先进人物。
“振兴乡村要铸‘文化之魂’。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行‘移风易俗’,挖掘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厚植乡村振兴内涵,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说。
新闻推荐
近年来,淄川区在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过程中,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转型发展的“牛鼻子”,在新旧动能...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