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手机搞种植 开着小车办民宿

农业科技报 2019-03-12 11:10 大字

早春的山东淄川大地,宽阔整洁的通村道路,鳞次栉比的农家房屋,独具特色的冰瀑景观,大棚里绿意盎然的蔬菜瓜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欢声笑语……处处焕发着美丽乡村勃勃生机。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实施美丽乡村三级联创、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在美丽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文明等方面真抓实干,助推乡风文明浸润乡土,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乡村美生态宜居新家园

位于淄川区东南部的土峪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石头村”,全村600多幢民居全部用石头垒砌,道路也都是石板路。远远望去,起伏的石阶、青色的石砖、经过修缮的石房柴门,星星点点,别具一番风韵。与众不同的石头房、干净整洁的道路、图文并茂的土峪村史馆、美如画的文明一条街、记载乡愁的高端民宿……这里成了淄川美丽乡村建设的范本。

土峪村的变化,只是淄川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淄川区在全区城市建成区以外的356个行政村开展“十花培育、百村示范、全域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逐村制定改造提升的规划方案,计划投资7亿元,分层次培育10个金花村、100个示范村、246个宜居村,现已完成投资1.5亿元,培育金花村3个、示范村23个、宜居村40个。

农业强制度改革新样本

近日,在淄川区颐泽步鹤苑生态园内,前来购买花卉、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流转了公孙村100亩土地,成立了这个生态园,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集花卉蔬菜培育、种植、销售以及观光休闲旅游、农耕体验种植于一体的高端生态都市农业园区。”淄博中祥泰富房地产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原来,公孙村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流转出租土地,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集体实现土地收益20万元。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是通过改革创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促进“人、地、钱”等更多要素回归乡村。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00个试点区县之一,淄川区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资产量化等工作全面完成,清查资产42.7亿元、土地133.5万亩、量化资产17.1亿元,为促进农村各类资产资源自由流转、科学配置奠定了基础。

农民富幸福生活新画卷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每当夜幕降临,双杨镇赵瓦村的广场上就锣鼓声震天响,乡亲们用鼓声来表达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该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要突出产业、人才、文化等基本要素。淄川区实施五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区富硒园区达到3万多亩,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121家,“三品一标”产品100个,每年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主,培训2500多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38人,发挥好农业专家顾问团等作用,每年指导农户1000户(次)、指导面积1万亩以上;全区12个镇街道、村居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赵秋丽闫盛霆)

新闻推荐

7岁哥带5岁妹离家 迷路车流中 周村交警大队民警发现孩子 开车将其送到父母身边

晚报讯(记者冯艳辉通讯员吴小墨)周村区一名7岁男孩带领着5岁的妹妹在无大人陪伴的情况下,手拉着手在309国道环岛路...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