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按需“点菜单”,政府统筹“烹大餐” 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上云端”

大众日报 2019-03-12 10:18 大字

关键词:创新公共文化□闫盛霆报道“淄川文化云”志愿者现场指导木板画绘画技艺。□本报记者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闫盛霆魏廷宝仇慧清

新春戏会、非遗展演、扮玩闹元宵、书画摄影、休闲健身……,在淄博市淄川区,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不论是偏远的山村还是繁华的城区,不论是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阳光暖暖的春天,不论是绿树成荫的户外还是张灯结彩的室内,各种文体活动此起彼伏,男女老少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身体条件,画画的、下棋的、跳舞的、走秀的,各自全神贯注,自得其乐。

“我区各项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服务水平精准高效,不仅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还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有力支持了淄川区的经济转型和各项事业发展。这一切得益于‘文化云’平台的科学调度,得益于工作人员的履职尽责、担当落实。”淄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白向坊向记者介绍。

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宣部推广案例,全省文化扶贫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现场会、全省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现场会先后推广“淄川文化云”经验……2018年,“淄川文化云”可真是火了。

“百姓点单、专业制单、政府买单、志愿送单”,自2017年6月6日,“淄川文化云”正式上线至今,“文化云”平台覆盖全区13个镇办所有村居,惠及73万城乡居民,已开展各类培训1.8万余课时,受益人群40.7万人次,成为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阵地、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方式。

从“平台”跃上“云端”

春节期间到昆仑社区走娘家的淄川区卫生健康局计生指导科的刘丽丽,在去邻居婶子家串门的时候有了新发现:婶子家里置办了一些她原来没见过的“行头”:瑜伽垫、彩扇、葫芦丝。围坐着聊天,满屋子的婶子、大娘们不像往常净说些家长里短,反倒讨论着2019年要从“文化云”上一起报个什么班、学什么课,气氛热烈。

“我们这些人平时就喜欢文艺活动,以前都是文化馆通知我们,或是自己打听着去参加。现在区里活动越来越多,打开手机从‘文化云’上查着地图,导着航自己开车就去了。”寨里镇黉阳社区居民马丽说。

“淄川文化云”具有便捷、精准、互动和高效四个特点。群众只需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页、触摸屏等互联网终端登录这朵“云”,就可以访问文体场馆、预约文体培训、参加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交流,并可以随时提出个性化需求。通过“淄川文化云”,群众“提需求、点菜单”,政府统筹文化培训和场馆资源,安排师资和班次,回应需求,从而实现城乡群众、文化部门、文化人才、社会组织的及时充分互动,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突破,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上云端”。

从“均衡”到“全覆盖”

淄川区颐泽社区有常住人口1400余户近5000人,“文化云”在试运行阶段就已覆盖。“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来说,我们享受了‘文化云’带来的快乐。作为一名社区管理者,我看到的是一个被文化洗礼、凝聚了的社区人文环境。”颐泽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翠红说。

早春的淄川天气乍暖还寒,但高颜值、多门类的淄川体育公园每日吸引着无数群众前来运动、休闲。2月24日周末一大早,体育公园的五人制足球场内,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洋和队友们默契配合、足下生花,引来阵阵喝彩。

近年来,淄川区按照“均衡”和“全覆盖”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确保城乡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区级层面,建成开放式市民体育公园,计划投资5亿元新建区文化中心、群艺馆、图书馆、文化馆,努力完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功能。在镇村层面,重点抓好镇街道文化站提档升级、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利用闲置校舍、工业遗址、农村场院等因地制宜地开辟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推行中小学校操场和音体美教室在课余向社会开放,将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淄川女子书画院等社会文化资源纳入“文化云”资源库中,快速扩大文体活动场所的覆盖面。目前,全区已有“文化云”培训固定场所178处,城乡群众可以非常便利地在居住地附近开展文化活动,接受高水平的专业文化培训。

从“供给”到“精准”

“周五,13:30-16:30,李云老师,京剧培训……”2月20日,在淄川区般阳路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站站长杨春蕾正在忙着统计3月份的“文化云”培训课程。“我们根据群众需求和志愿老师的时间,每月20日都要把下个月需要开设的培训课程,报送到‘文化云’后台,通过平台更新,以方便群众预约点单。”

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的有些文化活动群众不感兴趣,群众的很多文化需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为此,淄川区以“淄川文化云”为载体,精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问题。“文化云”中设置“百姓点单”栏目,及时汇总群众反馈需求,政府定向购买服务、提供服务,是“文化云”的创造力、生命力所在,这一体制不断完善和细化,可推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和延伸,有效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逐步形成,淄川区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逐年提升。

“我们的文化云平台不仅每月能及时更新完善文化云培训课程,还有建议、反馈、评论功能,公众参加培训后对课程作出评价,我们再根据群众评价作出相应调整。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立足本职工作抓好落实,真正把文化云平台做实,方便群众、惠及群众。”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加福表示。

新闻推荐

7岁哥带5岁妹离家 迷路车流中 周村交警大队民警发现孩子 开车将其送到父母身边

晚报讯(记者冯艳辉通讯员吴小墨)周村区一名7岁男孩带领着5岁的妹妹在无大人陪伴的情况下,手拉着手在309国道环岛路...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