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核全程管控 要“结果”更要“效果”
近年来,为解决综合考核重考核结果、轻绩效提升的问题,淄博市针对综合考核事前、事中、事后的不同特点,健全完善综合考核全过程管控体系,实现了年底考核向平时考核的延伸、“考绩”向“增效”的递进、从“出结果”到“要效果”的转变,切实发挥综合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管理职能,综合考核的引领导向、工作助推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凸现,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提供了有力保障。
事前抓细则质量
确保考得准考得服
科学制定考核细则,确保考核工作质量,是综合考核全过程管控体系中的关键。考核细则就是“考卷”,定的是考什么、怎么考,关系到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上干什么、怎么干。为此,淄博市从细则制定管理入手,突出抓“早”、定“准”两个方面,着力提升考核质量。
一方面,考核细则发得“早”。只有立得“早”,考核的引导激励作用才能发挥得好。创造性地提出在考核细则制定上“考什么”与“怎么考”两步走,先把“考什么”告诉大家,明确考核工作的重点,让区县、部门工作起来有方向、有重点,待省里下发考核方案后,在进一步充实完善考核细则的基础上,定好“怎么考”。
另一方面,考核方案定得“准”。一是坚持开门定办法,坚持考大家、大家考。市考核办把考核的重点、原则、底线提出来,怎么考由考核责任部门单位,在历经几上几下广泛听取意见、会商研判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考核方案,杜绝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确保考核的公开性。二是实行考核方案制定“八步工作法”,从工作流程上规范考核方案的制定。结合工作实际,要求考核方案制定必须经过责任部门提出建议、考核办初审、广泛征求意见、责任部门修订、考核办再审、责任部门集体研究、报分管市领导审签、考核办核发等8个环节,用必要的形式和制度确保考核方案客观公平。三是开展考核反向评估,让考核者也接受考核。以往的单向考核,时间一长考核者“说了算”的心态严重,工作中难免独断、教条,考核工作的活力和创新打了折扣。对此,在综合考核中创新实行双向考核,既激发了工作活力,又确保了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强化了考核者的责任和担当,为被考核者开辟了“较真”和“维权”的路径。
事中抓日常管控
以平时考核抓推进要成效
为充分发挥好综合考核过程管控的管理职能,自2017年起,淄博市创新建立了以季度“预考核”为主线,以情况调度、分析研究、结果反馈、会商研判、跟踪督导为手段的“1+5”工作模式,每季度对考核指标运行情况、目标任务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分析、全面体检、会诊研判。
每季度“预考核”各有重点:一季度重点看各项工作是否实现了“开门红”;二季度重点看任务推进能否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三季度定位于对照全年考核目标任务找差距的“黄金节点”,重点看是否能预期完成好省、市各项考核任务。横向上,对标兄弟市,聚焦工作差距;纵向上,看指标运行态势,找准努力方向。
针对季度“预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的短板弱项,及时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开展会商研判,查不足、找原因、定措施、抓落实,并对整改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充分发挥好季度“预考核”的预警提醒、过程管控作用。通过季度“预考核”力求把情况掌握在日常,把问题解决在平时,精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市委、市政府综合施策、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事后抓结果反馈
以工作整改促绩效提升
以前到了年底,有的区县和部门拿到考核结果后,考得好的兴奋一阵子,考得不好的难受一阵子,当热乎劲过去后,就把考核结果束之高阁,不分析、不研究,自身优势不清、短板不明,更别说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了,考核的作用仅仅成了定定位、排排队,考核的绩效管理功能打了水漂,考核工作成了“半拉子”工程。针对这一现象,淄博市坚持问题导向基础上的目标导向,践行“一线工作法”,着力打造考核情况“面对面反馈”工作机制,推动考核向增效延伸,让考核结果在提升改进工作中实打实地发挥作用。
面对面反馈中,相关市直考核部门与区县对口沟通交流,针对区县在考核中反映出的短板弱项,双方当面锣对面鼓,你来我往、答疑释惑、会诊研判,找准症结、明确措施,为区县下一步工作整改提升传授方法、明确方向。负责考核的市直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变考核前的“不讲人情”为考核后的“一腔真情”,通过听取区县对考核工作的意见建议,为不断优化考核工作夯实基础。通过这个“战场”,让考核公开、透明的原则得到了彰显,打造了综合考核由工作到考核、再回到工作的闭路循环,使考核结果的运用效果实现了最大化。
新闻推荐
近日,省文明委印发《关于命名表彰2018年度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决定》,淄博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荣膺“...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