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优雅“气质” 提升绿色“颜值”

淄博日报 2019-01-22 07:04 大字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连华深入企业检查调研

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深入现场检查调研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现场

风景如画的孝妇河湿地公园

岁末盘点,有些往事总是会被人津津乐道。2018年金秋时节,齐国故都淄博喜气洋洋,大型赛事扎堆。10月21日,2018淄博文昌湖首届环湖半程马拉松赛如期而至,来自省内外的2000余名选手齐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在“最美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当日上午九点,五阳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鸣金开赛,来自6个国家的2000余名选手在奔跑中领略了大美淄博的湖光山色……

同一天,两场大型半程马拉松赛事花落淄博,吸引了天南地北的长跑健儿用力量和奔跑演绎运动的精彩,同时也用速度与激情体味了淄博生态治理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淄博的“气质”“颜值”愉悦了参赛选手们的“心”,也赢得了观众们的“赞”。

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措施,扎实推进治污减排和生态保护,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颜值”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正视历史欠账,冷静分析把准脉

众所周知,淄博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工业占80%以上,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为代表的“三高”企业占比较大,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耗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环保压力沉重,导致环境空气质量差强人意。

近年来,淄博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持续加力,强力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实现了逐年持续改善,但市委市政府清晰地认识到,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环境空气质量仍然相对落后。淄博市是传统的重化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偏重,火电、建材、钢铁、焦化等传统基础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大、包袱重、进展慢,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历史欠账较多,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区分布,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导致空气质量在全省处于相对落后局面。

工业企业数量多、分布散。淄博市拥有历史悠久的工业发展历程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产业工人多,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和小微企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技术水平受限,加之日常环境监管压力大、任务重,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散乱污”企业的整治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措施不硬,导致环境问题偏多。

科学化精准化治污能力不足。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体现出复合性、反应性的特征,尤其是在PM2.5等指标的治理上,亟需科学分析污染成因,精准制定有效措施,系统开展协同控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淄博在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方面,基础设施和软件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借助上级或外部力量帮助解决。

可以说,淄博这样一座“历史欠账”较大的老工业城市,要克服“成长的烦恼”,拥有良好的“气质”绝非易事,攻坚克难绝非一时之工,不可能一蹴而就。

瞄准重污染企业,壮士断腕求新生

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保治理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牢牢抓住燃煤总量控制削减这一主线,先后对各类高耗能企业实施了严格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关停并转,为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背后,是众志成城、毫不手软的担当与付出!

落实“党政同责”,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淄博市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每月由市委书记、市长主持召开生态淄博建设调度会,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每月排名第一的区县作典型发言,排名末位的区县作表态发言,以此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成立11个市级班子成员任组长的督导组,进驻各区县督导推进中央督察和大气污染强化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和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在全社会持续释放坚定不移抓环保的强烈信号。

为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环境保护责任,修订《淄博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印发《淄博市环境保护约谈办法》,督促各区县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环保部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等国家和省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各项目标。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带班环保夜查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市级领导干部每周、区县领导干部每天带队夜查,现场检查问题、督促立即整改。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燃煤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是关键。为此,淄博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刀阔斧进行产业升级。全市钢铁企业由2016年的11家减少到现在的3家,焦化企业由2016年的8家减少到现在的2家,关停建陶企业144家214条生产线,关停耐火材料企业200家261条生产线,关停熔块企业66家115条生产线,关停水泥粉磨站21家36条生产线,关停砖瓦企业50家、铸造企业68家、板簧企业34家。全市建陶行业产能由7亿平方米降为2.5亿平方米,耐材产能压缩了50%;目前保留的30家71条建陶生产线和56家158条耐火生产线全部改用天然气。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在提前一年完成“比2012年削减煤炭192万吨”目标的基础上,2017年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由高峰期的年消耗4500万吨持续下降到2017年的2990万吨。

强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7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2年减少192万吨”目标的基础上,淄博市进一步自提标杆、自我加压,编制了《淄博市煤炭总量控制方案》,重点通过火电机组淘汰重组、冶金行业压减产能、化工行业减煤替代、清洁能源替代散煤等方式进一步完成煤炭总量削减任务。截至目前,全市保留的建陶、耐火材料、板簧等行业全部改用天然气为燃料。

在国家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燃煤锅炉基础上,自我加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淘汰2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市排查摸底的903台小锅炉、小炉灶,已全部完成关停或改用清洁能源,其中,关停取缔616台,改造为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87台。另外,对建成区内茶水炉、饮食灶等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关停或清洁能源置换小型燃煤设施1380台。强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家庭户冬季取暖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其中,2017年全市完成11.1万户以气代煤或以电代煤工程。推进城区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市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90%以上,县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85%以上,均处于全省前列,基本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及其它清洁供暖方式全覆盖。

出台高标准法规,标本兼治出重拳

在牢牢抓住“治本”的同时,淄博市强力推进各项污染治理,做好各类“治标”工作。特别是对钢铁、焦化、陶瓷、玻璃等各类重污染企业,在国家和省标准基础上,出台了淄博市污染物排放限值,进一步加严标准,提高治理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负荷。

狠抓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13台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合计装机314万千瓦)和87台10万千瓦以下在用燃煤机组(合计装机213万千瓦)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保留的89台非电燃煤锅炉,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5台,其余14台停产改造中。对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国家特别排放限值和地方标准从严执行的原则,对钢铁、焦化、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实施提升改造和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确保达到相应排放标准,达不到的一律实施停产治理。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集中对工业企业异味、畜禽养殖异味等七大类异味产生源开展专项整治,2017年对全市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4大行业502家企业开展VOCs专项治理。对所有45米以上高架源和重点行业企业实现烟气在线监测全覆盖,共安装在线设备389台。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推进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已完成33家火电、20家造纸、39家水泥、10家钢铁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纺织、印染、电镀、石化、炼焦、平板玻璃、制药等行业正在按进度推进。

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制定了《淄博市“散乱污”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时限、范围、标准、重点、措施及完成时限,对全市“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并按照关停取缔、限期完善、治理提升、搬迁改造等4类开展集中整治。全市23314家“散乱污”企业已全部完成综合治理。

加强机动车和扬尘污染管控。切实加强机动车监管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11套遥感监测设备和一个遥感监测数据中心平台,覆盖高排放车辆通行的主要道口。每月在重型柴油货运车辆集中停放地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检查与抽测。全市正在经营的500家加油站已全部完成三级油气回收改造,全市306家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加油站已全部按要求销售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车用尿素。全市已摸排出国III重型柴油营运货车6707辆,目前正在组织加装DPF。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开展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全市所有建筑工地全部落实“6个100%”,并对所有施工工地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查监管,确保实现巡查监管全覆盖,全市建筑面积1万平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土石方建设工地已经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终端设备。集中开展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城区主次干道全面实现每日“两扫三洒”,城区外国省道路实行“两扫两洒”。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全面禁止焚烧秸秆,室内烧烤全部安装符合要求的油烟净化设备。

健全机制,强化执法检查和执纪问责。建立健全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全市共建立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1个,三级网格96个,四级网格2343个,已招聘和培训第四级网格员1455人。

铁腕治污,毫不手软。淄博市严格环境执法检查,深入开展跨区域交叉执法和独立调查执法,强化“刑责治污”,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近年来,全市共对9162起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18753万元;公安机关共办理环境违法行政案件145起,拘留150人,办理环境违法刑事案件98起,刑拘100人。其中,2018年8月10日至9月8日,省环境保护督察组第八组对淄博市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省督察组共交办淄博市信访投诉21批次347件。督察组交办的347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全部办结,共责令整改459家,立案处罚8件,罚款22.67万元,约谈11人,问责13人。

实现“蓝繁”递增,成效显著得民心

2018年国庆前夕,从省城济南传来喜讯:淄博市与威海、潍坊、青岛、泰安、烟台、济南、临沂8个市,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称号,让淄博人民倍感扬眉吐气。这其中,大气污染治理功不可没。

环境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去年以来,碧空如洗、天朗气清的“淄博蓝”不时出现,微信朋友圈常常被一波波“晒蓝天”的节奏所刷屏。“真没想到,以前奢望的蓝天白云景象现在在大淄博也这么常见了!”记者时常听身边的朋友、同事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确,在如今的淄博,人们渴盼已久的蓝天白云已经常态化,云卷云舒、繁星满天的景象不再只是童年的遥远记忆。

据统计,2018年全市实现良好天数190天,良好率为54.1%,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蓝繁”天数261天,同比增加9天,“蓝繁”率达到69%;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36.8%、8.5%、10.9%、12.7%。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1.8%,在全省排第4位。

特别是7月、8月连续两个月,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要求,这在淄博市历史上尚属首次。

市民的直观感受和响当当的数字,是对淄博市生态建设最大的肯定。

2018年中秋,首届淄博齐商大会召开,大会嘉宾、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执委会主席彭博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最近几年每次回淄博,都感觉变化非常大,特别是今年,天变得越来越蓝了,绿化越来越好了,生活工作环境有了质的提升,吸引外来人才投资创业的软环境也越来越好。”彭博的话代表了外地人对淄博人居环境的充分认可。

花香蝶自来。淄博环境质量的大幅改善,吸引了许多外来人才来淄创业,也吸引了在外地工作的一些淄博人回乡发展。

今年37岁的朱晓琳目前供职于淄博一家大型国企,而10年前的她还是深圳广电集团的一档栏目编辑。“当时回来虽然有家庭需要的原因,不过淄博这些年的巨大变化才是吸引我回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这几年政府狠抓环保治理等工作,天蓝了、水清了,感觉淄博越来越宜居宜业了。”朱晓琳告诉记者,身边不少像她一样过去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纷纷踏上了归乡发展的道路。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要求,压实责任、完善措施,重拳治污、决战决胜,以坚定的决心、过硬的措施、严格的执法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控各项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性好转。

坚持绿色发展的淄博,因“气质”大幅提升,正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宜业。

新闻推荐

淄博市政协428件提案全部办复

本报1月21日讯(记者胡泉通讯员宗禾)21日,政协第十二届淄博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齐盛国际宾馆会议中心开幕,淄博...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