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淄川路径”
□本报记者赵希翔特约记者闫盛霆通讯员仇慧清郗文娇
在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多次获得优秀等次;先后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近年来,淄川区在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车轮,释放出无限的新动能,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向经济强区迈进。
转型发展 打造产业升级版
走进淄博建陶产业园区,崭新的现代化厂房高大、宽敞,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整齐排列,园区还引进海尔COSMO模式,力争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建陶产业集聚基地。
一组数据可以显示出淄川建陶产业转型的力度和决心:关停淘汰133家企业、生产线204条,削减产能4.7亿平方米,全年行业削减燃煤72万吨,减少排放烟尘479吨、二氧化硫11000吨、氮氧化物3500吨。超低排放、车间除尘、最高标准环保设施等已经成为淄川建陶企业的统一标准,重塑了产业形象。
据悉,淄川区一方面加快建材冶金、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传统产业高端化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保持30%的增幅,力争“十三五”末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筑巢引凤 专家院士“把脉问诊”
在今年的第11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中,来自9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9名专家教授、10多名院士纷纷为淄川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淄川区,连续11年坚持组织院士专家淄川行活动,以此吸引人才落户,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内生动力。据了解,通过“问诊引才、筑巢引才、平台引才、项目引才、服务引才”五位一体柔性引才方式,已有1500多名国内外专家服务淄川,淄川区也连续获得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数据显示,2017年淄川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27.4%,在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评估中位列第2名,获得优秀等次。
“我们以培育、引进和孵化为主要手段,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聚集高地。”淄川区发改局局长赵云龙介绍说,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中国陶瓷总部基地等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扶持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百姓点赞 绿水青山重现
近年来,淄川区的户外休闲场地越来越多,处处能感受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人们的幸福感大大提高。
以环保治污作为倒逼转型的主要抓手,扎实推进生态环保攻坚各项任务。自去年以来,淘汰“散乱污”企业3081家,实施清洁取暖改造4.2万户,削减燃煤45万吨,全年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89天。2017年4季度,全区PM2.5浓度改善率达到32.6%,重污染天数减少70%……
淄川区还把“森林淄川”建设作为构建生态淄川的重要内容来抓,完成造林绿化3.2万亩,实施矿山修复、耕地复垦9700亩。继续实施“一山两河”工程,建成文峰山森林公园,完成般河、孝妇河的生态治理和景观改造。2017年太河镇荣获山东省首届森林镇,太河镇柏树村、西河镇东庄村、洪山镇土峪村荣获山东省首届森林村称号。
“近年来,淄川区在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以‘前所未有’‘史上最严’‘规模空前’的力度,推进生态环保治理各项任务,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下一步,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把生态淄川建设推向更高层次,为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表示。
新闻推荐
1978年,老家还没通公交车,那一年的深秋,我怀揣着一纸淄博二院卫校的录取通知书,搭乘一辆解放牌大卡车,第一次离开故园,...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