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实行导师制、预约家访 敲开的是门,贴近的是心
□本报记者刘磊
本报通讯员杨志伟张强
“感谢老师,为了孩子,亲自到我们家里来,孩子交给你们,我们很放心……”11月23日,头上围着头巾,放下手中的农具,临淄区齐陵二中学生王麟婷的爸爸王炳建在自家大棚里“接待”了来家访老师。大棚的过道里,狭窄而泥泞,刚浇过地,原本寂寥的大棚,顿时热闹起来。王炳建话未说完,一起干活的几个家长都纷纷附和。
这里是冬日的临淄区齐陵街道前丁村。几乎家家户户种大棚或在外务工,今天这家忙,明天那家忙,天明到天黑,日复如是。自从“预约式”家访施行以来,家访教师告别了“吃闭门羹”的尴尬。
岂止是前丁一村。齐陵二中辐射的十几个村居早已成立了“家校教育互助小组”,“预约式”爱心访千家,让很多像王炳建一样的家长更切实地了解了孩子的在校表现,知悉了家庭教育知识,心暖了,情近了。
2016年,齐陵二中开展“百人访千家”大家访活动。自从家访以来,学校调查了解发现,全校500多个学生家庭,单亲、离异家庭有100多个;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家庭有近200个;还有更多的家庭,家长忙于大棚种植,无暇照顾子女,大多数孩子处于无人看管的“散养”状态。5+2<7的僵局困住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脚步。
家校合力育人迫在眉睫,在学校的规划下,“预约式家访”终于被列入日程。
齐陵二中人的心,从未这样的凝聚。按照全员育人分工,所有老师被安排到相应班级,每人负责8-12名学生,建立导师制帮扶制度,建立学生“成功档案”,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低保户……很多老师为了了解第一手资料,往往亲自走村串巷。李丹老师班上学生牛瑞阳的家长说:“我们家的孩子没少让老师操心,多亏了李丹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家校联系,孩子变得自信了,向上了。”
家访之前,教师根据调查情况制订家访计划,通过电话预约、书信预约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方面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并以村居为单位成立家访小组,家访当天,教师、家长齐聚一堂,共同针对教师反映集中,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群策群力,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可行措施,合力育人,发力精准。据统计,两年多来,学校组织建立家校教育互助小组20多个,累计家访1000余人次,集中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40余个。
家校通路,让家长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敲开的是门,贴近的是心,自从实行导师制、预约家访,我负责的这几个学生就和我建立了长久持续的交流。”刘国文老师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着学生。
新闻推荐
日前,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学福娃戏剧社团的孩子们在校园内表演戏剧节目《张老汉的“幸福生活”》。11月7日,临淄区...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