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的加油站、农民致富的技术站、百姓生活的新粮仓——农家书屋演绎“乡村梦想”
□本报记者 李栋
如何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如何推动农村文化共享?如何现实性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农家书屋的建设使用,无疑是最好回答。如今,周村区已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文化惠民的实在,全民阅读渐已成风。
11月12日上午,在胜利社区农家书屋,居民王卫民正站在书架旁,捧着历史小说《康熙大帝》全神贯注地品读着。见记者到来,才被迫中断了早已飘飞的思绪。
“和电视、手机比起来,还是看书来得更实在。以前条件不好,没啥看书的机会。现在退休了,不光有时间,关键书屋还提供了这么多好书,这大好的条件可得利用好,不能浪费了。”王卫民对于书屋的藏书很是喜欢。记者看到,这里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文学、历史,再到教育、社交,书目种类繁多,数量颇丰,深受居民喜爱。
如同胜利社区农家书屋一样,书屋能否让农民真正受益,能否发挥实效,关键在于选书。区文新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农家书屋图书的选配上,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从农民的角度考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了解农村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现实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选配图书。对于蔬菜专业村、养殖专业村,适当增加种植养殖等农业科技类书籍。城中村和城郊村则适当增加文学、保健等方面的书籍。同时,区文新局每年还会分批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更新、补充,定期安排乡镇组织各书屋的图书、光盘进行漂流,实现图书利用率最大化。
此外,今年周村区还专门制订方案,对贫困村农家书屋实施提升改造,并配备电脑、音响、独立阅览室等,着力把农家书屋建设成文化扶贫的精神阵地。
在周村经济开发区大房村农家书屋里,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用机械、苗木培育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借阅。“咱农民最关心啥?不就是咋把日子过红火吗?可这致富得动脑子,得用技术,所以得多看点书、多懂点知识,有好处。”“这些书不光提供了技术,还给咱提供了参考,老百姓很受益。”书屋里,几名村民边选书边交流。书屋配送的图书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性,还注重解决农民的致富需求和生活需求,通俗易懂,充分满足了村民的阅读需求。
农家书屋要想用好,就要管好。过去,农家书屋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疏漏,主要是没有专人管理。一般是谁有空谁管,都忙起来就没人管。因此,大门紧锁、书卷蒙尘也成了不少书屋的常态。
为此,周村区为每个农家书屋选配了有一定文化层次、责任感强的专、兼职管理员,并统一制定了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区文新局还会定期组织培训,采取集中办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使其掌握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知识,有效提高了管理员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农家书屋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规范。
现如今,农家书屋正逐渐成为农村文化的加油站、农民致富的技术站、百姓生活的新粮仓,而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所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靖一年一度的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硝烟散尽,2135亿元的商品成交总额也创下了新的记录。令人叹...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