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产业现代化

淄博日报 2018-11-05 09:08 大字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通过农业龙头项目带动其他特色产业以及利用“一村一品”培育新型产业,开辟出村级产业发展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周村区王村镇为推进乡村振兴量身打造的计划方案,而方案的实施,最根本的落脚点还是人才,需要“引凤还巢”。王村镇巧用人才力量,出实招、出新招、出真招,切实用人才促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发展农业“新六产”项目,吸引人才有实招。放大亮点,吸引人才,形成品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加快“新六产”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带动村庄增收,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强化对农业实用人才、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等的扶持力度,以乡情、亲情为感召,确保“引得来、留得住”。充分发挥苏氏农业硅谷创业园、广晟玫瑰风情园两个农业龙头项目带动辐射作用,通过流转村庄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发展特色作物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一二产项目,配套发展休闲旅游、农家乐、民宿等关联产业,同步推进凤凰山旅游开发、西宝山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充分挖掘、释放王村山水、田园自然资源禀赋,针对性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合作机制,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业各类技术人才队伍的开发建设中来。

二是打造全域文旅产业,培养人才出新招。加快从单纯引才,向培育人才转变,实现人才和项目的有效组合。通过投资、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提高人才的忠诚度。根据特色小镇塑造“三生”空间的要求,开展全域创建A级景区活动,进一步提升“五化”标准,实现社区景区化。传统村落全部按3A景区创建,万家、西铺、东铺、北河东、沈古、苏李、王村7个传统村落参照李家疃村创建经验,按3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按照《王村镇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任务分解表》的要求,对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和机构,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开发民宿游、体验游、农家乐等体验活动,实现村庄环境和村集体收入同步改善、同步提升。依托县经济技术园区、农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平台,提供贴近企业的人才服务,推进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造就“永久性”的乡土人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扶持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科研实体和经济实体,优先承包农村资源,获得农业政策扶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培养。

三是多方争取自力更生,用好人才出真招。充分激发人才工作活力,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工作总体布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引导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进一步挖掘王村籍在外人才资源。依托现有收益较高、前景广阔村级产业项目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持续扩大规模、拓宽产业链条、扩展销路、完善配套服务,让人才“人尽其用”,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增加村集体收入。积极调动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各方积极性,鼓励在外企业家、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回村投资,利用他们眼界宽、思维活、资源广的优势,积极谋划发展出路,为乡村发展争取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培育各村“一村一品”产业。在充分遵循市场经济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的前提下,给人才一个可以自由、平等地获得机会、施展才华的环境。

新闻推荐

淄川:用大担当大作为护航绿色发展

深秋的淄川,风光秀美,生态宜人。眼下,以高度政治自觉,用最高标准、最实措施、最硬作风、最严问责,坚决打好打赢生态环境...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