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领为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淄博日报 2018-10-30 02:13 大字

城市间的发展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如何打造人才新磁场、下好人才“先手棋”、释放人才创造力,助推高新区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集聚人才?对此,淄博高新区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才引领发展,紧贴全区发展战略布局,着力聚集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优化人才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优化人才服务,党委和政府要担起“主角”,必须确立服务导向,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高效、专业、系统、均等的服务,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竞相成才的良好风尚。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高新区的承载能力和现实需求,不乱发“帽子”,不简单拼物质条件,不贪大求洋,不断提高人才政策供给质量。围绕高端人才引领,出台《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对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入区创业的高端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工程化扶持资金;对新申报入选人才工程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企业引进的管理、科研、技能人才,最高给予30万元的薪酬补贴,对入区创业、全职引进的研究生最高给予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贴;围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设立200万元的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组织开展高新区首席技师评选、企业技能大赛活动,对培养引进的国家省市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的技师最高给予每月5000元补贴。同时,搭建人才发展金融服务平台,对入区创业的高层次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设立1亿元人才股权投资基金,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股权投资;设立人才贷,提供最长3年、最高500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此外,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推行一对一专员服务,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开辟看病就医绿色通道,提供子女就学自主择校特别保障,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创新引才模式

加快人才聚集

引才,让人尽其才。高新区坚持以事业凝聚人才,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紧紧围绕高新区重点产业引进人才,采取高端论坛、招才引智推介会等形式,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

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先后引进12名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围绕先进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引进7名千人计划专家。同时,积极搭建人才载体,为招才引智“筑巢引凤”,促进人才作用发挥。高新区投资30多亿元,建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7个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和MEMS研发中试、无机非金属材料等5个技术服务平台,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9个研究院,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美国DSL海洋集团共建8个技术转移中心。

强化人才培养

壮大人才队伍

打造人才队伍,除了引,还要育。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而科学育才,则是汇聚人才“梯队”的关键,也是人力资源、人才储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新区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条腿走路”,将本土人才的成长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扩大人才基数、提高人才增量。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培养人才,与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成立淄博研究生院,培养新材料领域硕士、博士研究生59人;与清华大学设立MEMS研究生班,与甲骨文成立实训基地,培养IT人才126人;与山东大学共建研究生实训基地,为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育技术骨干人才。在此基础上,突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采取国外国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区内企业家到美国、德国、以色列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开阔视野、提升理念;组织到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开展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制造等专题培训,对标先进找差距,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高新区在人才上的各项举措,给来高新区创业就业的各类人才吃了一颗“定心丸”。目前,高新区引进培养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37人、泰山系列人才38人、淄博英才计划21人……各类人才在高新区描绘人生画卷、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推动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了强大的人才力量。

新闻推荐

淄博市各区县注重服务央企省企 强化企地融合 打造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于春林通讯员张华报道本报讯抓住全市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的机遇,博山区积极引导驻...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