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周村区实现秸秆还田4.9万亩、玉米青贮2000亩,不断提升秸秆转化利用产业化水平“没用”的秸秆变成宝

今日周村 2018-10-19 07:5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莹

周村经济开发区隋家村村民隋玉生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种植玉米60余亩。过去,每到丰收季,隋玉生和妻子一边享受丰收的喜悦,一边却为废弃秸秆如何处理伤透了脑筋。

隋玉生告诉记者,由于种植量大,产生的作物秸秆数量也不少。“烧了会污染空气,不少就无处存放,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存储。”近几年,随着秸秆禁烧和再利用工作的推进,隋玉生的烦恼解决了。他选择了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抢时收获,机械收粮的同时对秸秆作粉碎处理,均匀抛撒田间,作为秋播小麦的有机绿肥。经过旋耕机二次作业深耕掩埋粉碎后的秸秆,不仅让繁重的秋收秋种变得轻松自如,土地也越种越肥。

曾经,对农民而言,焚烧是处理秸秆的首选方式,因为焚烧秸秆“省时省力”,可以“一烧了之”。近年来,随着秸秆禁烧和再利用工作的宣传推进,农户也转变了思想,逐渐开始尝试新的秸秆处理办法。“早在玉米统一收割之前,就有养殖户来预定收购,我这几亩地的玉米秸秆已经预定给他们了,一吨的价格在250元左右。”王村镇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有些村民选择和养殖场签订协议,把废弃秸秆变成经济收入。不用我们管,人家养殖场直接拉走,既美化了环境还能挣钱。”养殖场将玉米与秸秆一起收走,省了力,赚了钱,还不污染环境。

早在5月份,周村区就召开了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与禁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区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与禁烧工作。区农业局、区农机局和各镇办迅速行动,悬挂宣传禁烧和秸秆再利用横幅300余条、张贴标语500余张,发放宣传明白纸2.8万余份。同时充分调动中小学师生的宣传积极性,通过组织讲座、发放“三封信”等形式,在全区上下营造了良好的禁烧氛围。9月11日,三秋农机化生产暨秸秆转化利用现场会召开,会上安排部署三秋农机化生产暨秸秆转化利用工作,演示了玉米联合收获、穗茎兼收、全株青贮收获以及秸秆还田、深松、小麦精量播种、高效植保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并将作业方式、作业规范等印制成明白纸,发放到农机手、种粮大户和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负责人手中,规范作业程序,提高转化利用质量。同时,各镇办对种粮大户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并签订协议,实行包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向”联动,加大秸秆转化利用宣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秸秆再利用的益处,助推秸秆再利用,变废为宝。

南郊镇唐庄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承毅表示,玉米青贮是目前推行较好的秸秆利用方式。“对于农户来说,青贮玉米减少了晾晒、脱粒等环节,为他们解决了收获时的后顾之忧。玉米秸秆的整株青贮,也让农民既省时省力又增加收入。”刘承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某农户往年种玉米每亩只能卖400至500元,现在用青贮的方式,玉米棒连同玉米秸秆一起被收割、粉碎、运走制成饲料,每亩收入能达到900至1000元。

“有效转化利用秸秆是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根本途径。”区农业局党委副书记王秀滨介绍,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立足继续培植壮大秸秆转化利用经营主体,完善秸秆还田、青贮、固化、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手段,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禁烧成果,不断提升秸秆转化利用产业化水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镇办成立了碎秸秆等可燃物清运服务队,协调、帮助各村确定农作物秸秆统一存放点,并统一购置编织袋,及时将道路两侧、田间地头等位置的农作物秸秆装袋集中存放,采取集中挖坑掩埋、协调环卫所及时清运等方式集中处理,解决了种植户人手不足的后顾之忧。据统计,目前,全区实现秸秆还田4.9万亩,玉米青贮2000亩。

新闻推荐

你选报刊我买单 市图书馆2019年报刊推荐活动启动

晚报讯(记者颜慧通讯员谭巍)淄博市图书馆2019年报刊推荐活动于日前启动,今年的图书馆报刊订阅工作,将邀市民们一起...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