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力气解决改厕后的维护管理难题 临淄:农村厕改催生生态产业链

大众日报 2018-10-17 04:18 大字

关键词:厕改管护□本报记者马景阳刘磊

本报通讯员崔立来宫瑞

“铃铃铃……”10月8日中午,西单村63岁的宋俊山手机响了起来。打来电话的是王营村的常承桐:“家里厕所快满了,你抽空来帮着抽一下吧。”

“好,一会就去。”挂断电话,宋俊山简单吃了几口饭,便开上停在家门口的抽厕车赶了过去。停稳车辆、顺好管道、加压抽厕……宋俊山熟练地操作着。

(一)

农村旱厕改造“三分建、七分管”,维护管理是保证改厕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旱厕改造的同时,为了做好改厕后续管护,淄博市临淄区制定出台工作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给予镇、街道10万元补助资金鼓励建设农厕服务站。各镇、街道均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管护体系,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还催生出了一条全新生态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区各改厕镇街道均建立了维修服务、清运服务及处理利用三大体系,全面完成农村旱厕无害化改造生态闭环,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朱台镇西单村农厕服务站是临淄区建成的第一个农厕服务站。服务站配备了一台1.5立方的抽厕车,站内的货架上摆放着抽水桶、蹲便器等厕具,为群众提供抽厕、维修服务。

宋俊山是西单村农厕服务站的管护员。“一开始,我也不太愿意干,老婆孩子也不同意,因为这个活又脏又臭。后来我一琢磨,活总得有人干吧。而且我这个年龄还能给村民办点好事,你说多好呢,所以就把这个活接下来了。”

自2016年上岗以来,宋俊山每天开着抽厕车穿梭在周边村子里,一户户清抽厕液。“我负责9个村1900多户的厕所,一户一年抽一到两次,各户镇上都发了服务卡,服务卡上印着我的电话,一般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就马上到户抽厕或维修,有特殊情况时,也得保证24小时内上门服务。”宋俊山说。

宋俊山口中的服务卡叫农厕服务联系卡,由朱台镇统一制作,拿着这张卡,农户可以免费享受一次抽厕服务。每次抽厕服务后,填写户主姓名、服务时间、是否满意等信息,让农户和管护员“双向明白”。

对于宋俊山来说,一张张卡代表着他的工资。“户里抽完后,户主给我卡,我再拿着到镇上结账,这个卡就是我的工资,现在我抽了1000多户了,已经拿到35000多块钱了。”

(二)

抽出的厕液如何处理?“以前一般会根据农户需求,把厕液运送至田间地头,作为农家肥使用,或者运送至藕池、蔬菜大棚、核桃园等种植基地,用作肥料进行冲施。今年以来,主要是把厕液送到处理站集中处理,再进行二次利用。”朱台镇农委副主任边希军介绍。

边希军所说的处理站位于西单村西北角的一处院落,院内竖立着两个蓝色的立罐,旁边是一个一人多高的机械设备。这是朱台镇投资50多万元新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器,专门用于处理农厕渣液。

“这个处理站总处理能力达1500立方,通过对收集来的厕液进行放氧发酵后,转化成有机肥料,提高它的利用附加值。”边希军说。

临淄区金山镇则依托专业肥料生产企业,将收集的粪液粪渣经过集中二次发酵处理后用于生产有机肥料,销往全省各地。淄博茁茂农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许昌鑫说:“我们生产的有机肥,主要是用于果树、大棚蔬菜种植等。当前,年生产产量在15万吨,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下一步公司将逐渐面向全区农户厕所,收集农厕垃圾进行处理。”

皇城镇郑辛村村民郑新玉便是这家公司有机肥的“忠实粉丝”,“价格适中,肥效好,咱信得过。”郑新玉告诉记者,自家两个棚不大,但每年都要用个两三吨,灾害少、阳光足,西红柿、西葫芦长势好,价格合适时,一年能收入六七万。

如今,临淄区以旱厕改造为源头,一条“农户+服务站+种植基地”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也应运而生,实现了农厕渣液的综合利用。目前,临淄区共完成347个村、7.7万户旱厕改造,村村改造率达90%以上,建成农厕服务站19处,配置专用抽厕车48辆,实现了改厕后续管护全覆盖。

不仅如此,临淄区设立举报电话,如有群众反映服务质量问题,经查实后,对服务站及工作人员给予经济处罚。定期抽取5%—10%的农户,开展满意度量化回访,各镇街道根据回访结果折合为经费结算系数,好的,给予奖励;差的,在经费中按比例扣除。

(三)

其实,农村旱厕改造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改造之初,由于受多年居住习俗、生活习惯的影响,怕麻烦、怕花钱,个别农户尤其是老年人对改厕出现了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对此,镇村干部分头进村入户,坚持不懈做工作,带着农户到已改厕户现场看效果,打消了他们的思想顾虑,赢得了百姓的认同。

除了在推进实施初期面临的困难外,在后期使用维护中,也出现了些小问题。“个别农户使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造成厕具损坏,又懒得修,影响使用效果,还有农户把餐厨垃圾往厕所倾倒,容易造成堵塞。”朱台镇农委副主任边希军说。为此,农厕服务站的管护员上门指导农户规范使用,出现厕具损坏、堵塞等问题,第一时间上门维修、抽厕。

“有时候会有点小问题,但总体来说比以前干净方便多了,现在你要让我改回去,我第一个不愿意。”朱台镇陈营村76岁的李曰坤,在厕改推进时,因为上了年纪不愿意折腾,但自从用上新厕所后,他对改厕工作举双手赞成,还积极动员其他农户改造。

■书记点评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小确幸”彰显“大文明”。旱厕改造补齐了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我们通过加强后期服务,实现了厕具坏了有人修,渣液满了有人抽,抽完之后有效用的闭环运行,有效提高了农厕的利用率、使用寿命,让农村旱厕由“卫生死角”变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文明之窗”。

新闻推荐

我与爸爸比童年 小记者王亭钧 (张店区潘南小学四年级二班)

爸爸告诉我,童年总过的很慢很长,慢的刻入到人心中。偶尔翻起,那些带着灰尘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总有无穷无尽的话题...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