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成立至今,周村红烛志愿者服务中心已吸纳成员284人,坚持献血近十年——百万毫升献血凝聚爱心“红烛”

今日周村 2018-10-12 08:13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莹

10月1日早6:30,当大部分市民还在国庆假期的第一个清晨沉睡正酣,周村红烛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孟芹和志愿者高艳芳,已经坐上了前往淄博市中心血站的公交车,她们要在当日早7:30之前赶到血站,捐献体内的血小板。

据了解,孟芹和高艳芳此次是接到血站机采科电话,专程前往血站无偿奉献血小板。孟芹告诉记者,捐献血小板和献全血略有不同,由于血小板不易保存,必须现用现采。为了不耽误采集,两人天不亮就开始准备,终于按时到达血站,分别成功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周村红烛志愿者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自2009年成立至今,成员已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284人,献血量达百万毫升。“我们所在的周村红烛志愿者服务中心就是以‘三献\’宣传和招募为主,同时提供爱老助老、阳光助残等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孟芹表示,作为团队负责人,她自然要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特别是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捐献的“三献”活动。自2001年至今,孟芹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已走过17个年头,累计献血量达40000余毫升。只要接到血站的电话,获悉有危重病人需要输血,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店铺的生意,第一时间赶到中心血站,为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送去生命的曙光。

“你们献血车要是不来到家门口,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了解献血知识,更不用说献血了。”这是孟芹跟随流动献血车在北郊镇北旺村听到的一句话。“我们在宣传和协助采集过程中,发现很多市民并不了解‘三献\’知识,也有不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群众并不了解献血的好处,所以我们需要一遍遍地宣传、讲解,让市民了解献血知识。”孟芹说,“毕竟,献血是一件利己、利民、利国的好事,只要条件符合,科学地定期献血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反而可以提高造血功能,对心脑血管系统也有好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一次,当孟芹和其他志愿者们在街头宣传“三献”知识时,一位孙姓市民对献血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决定当场进行血液捐献。然而,该市民已超过法定献血年龄55岁,无法进行血液捐献,他感到非常遗憾。但他在和志愿者交谈的过程中,又了解到遗体捐献知识,该市民又当即决定在自己百年之后捐出遗体,并签订了遗体捐献登记表,成为周村区34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中的一员。

56岁的刘秀花是红烛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她积极参与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们要多体谅老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老人服好务。”刘秀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给敬老院里的老人理发,她专门去拜师学习了理发技术,无偿为老人们理发。王村、南郊、北郊敬老院里都有她的身影,老人亲切地形容她是“最美理发师”。在今年8月的走进北郊敬老院活动中,她还带着大女儿一家三口参加,8岁的小外甥学着她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推着轮椅上的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言传身教”这个词在刘秀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红烛志愿者团队中,还有很多像孟芹和刘秀花一样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在山东警院就读的安腾是团队中年龄较小的,虽然只有20岁,却参加过不少红烛志愿者团队的公益活动;“80后”王亮拥有罕见的“熊猫血型”,为救人奔赴北京献出珍贵血液;车站社区老党员韩广恒住在北郊某小区,距离较远,但有活动依然不辞劳苦从家中赶到周村城区,还承担团队公众号运营工作……正是有众多志愿者的支持,红烛志愿者团队多次获得“淄博市公益爱心单位”、“淄博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集体”、“周村区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淄川区黑旺中学团委在祖国69华诞之际,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十一向国旗...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