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春雨润有声 记淄博高新区第六小学于克军老师

淄博晚报 2018-09-17 10:02 大字

教育家马卡连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段菩提清明的话,宛若永恒的暮鼓晨钟,提醒着于克军老师永执虚器,理想之树才渐葳蕤。从2015年至今,于老师先后走访了370余个学生家庭,资助贫困学生十余名,捐资助学达两万余元。他以真挚的教育情怀,构架了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这位具有20多年党龄、36年教龄的老教师先后荣获淄博市优秀教师、高新区优秀教师、高新区优秀少先队工作者,连续多年考核优秀。在即将退休岁月里,他依然不忘初心、勤恳奉献实在难能可贵。一个初秋的周末,记者一行采访了这位令人敬仰的于老师……

一辆自行车

跑遍学校辖区街道

“家访,是无可替代的教育法宝”。这是于老师始终坚守的信念。基于这一信念,出于对教育的执着和责任,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了学校所辖社区乡村的街道楼区,每当走进一个学生家庭,于老师都要和家长、孩子推心置腹地沟通交流,经常是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目的是取得实效。去最偏远的山村,单程就要骑行近两个小时。交流时,他常常说:“虽然我不给孩子上课,孩子表现好坏、成绩高低与我关系并不大。但我是一个老师,帮助学生进步是我的责任。”许多家长,都会找于老师“出谋划策”“解疑释惑”,所以,他的家访有很多是“硬要的”和“应邀的”。他的爱心化解了很多家校矛盾,解开了家长的“思想疙瘩”,使很多孩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于克军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叫“愚翁乐山”,众多学生家长、社区居民都关注着这个微信公众号,人们喜欢“愚翁乐山”推送的“教育故事”系列,时常被他的故事感动着。

一颗仁爱心

帮引众多贫困学生

走进家庭,于老师接触了许多家境贫困的学生。从此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就装进了他的心里,他作为中级职称的教师,家庭的开支都靠他微薄的工资,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每年都要挤出五千余元资助贫困的学生。

五年前,于老师认识了上二年级、成绩极差的学生小奕。这个孩子跟随母亲生活,家庭一穷二白。出于“不要毁了孩子一生”的朴素感念,于老师五年如一日,每年数次带着学习和生活用品登门看望。每次登门,于老师都会和小奕促膝长谈,鼓励他勤奋进取。学习方面,他曾巧妙地利用写字帖的方式,使其由自卑升华到自信,由不学习变得爱学习。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面对于老师的一片苦心,他勤奋刻苦,由过去讨人嫌的后进生,变成了自强不息的好学生。

现在,小奕已是高新区实验中学的初二学生。一年来,在于老师“大爱仁心”的感召下,在高新区实验中学这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学校的领导、师生、家长和同学接过了爱心接力棒,从学习、生活上给予小奕无微不至的关怀,小奕也以自己的不断进步回报着大家。

多年来,众多的贫困学生在于老师的关爱下,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据了解,已经成为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初三学生的小桐、嘉豪,还有仍在第六小学就读的惠瑄、小兰、明珠、新如等同学学习成绩都提高很快。在学校开展的争当“十星学生”的活动中,小兰、明珠、新如都第一次被评为“十星学生”,而惠瑄已是连续两次获得“十星学生”荣誉称号。

一份恒久力

誓言爱生永远在路上

于克军关注的目光不仅仅聚焦在特困生身上,还有众多的学困生,在他的帮助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外表白净帅气的小博,考试成绩常常是个位数,老师和家长毫无办法。2018年4月7日,在家访回来的路上,于老师遇到了小博姐弟俩,于是就有了一次“硬要的”家访。

针对孩子情况,于老师开诚布公地与家人作了最致诚的交流。他发现原因是其父母忙于生意,导致了家庭教育缺失;孩子迷失自我,成长没有方向。原因谈透后,于老师从此以后一直关注着小博,数次家访,在家人的积极配合下,小博很快树立起自信。原先压根就拒绝写字帖的小博,如今写字帖成了小博学习生活之余的乐趣,4个月就写了4本。小博已经养成了每天主动练字、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认可,给予于老师无穷的动力。“用心做教育,热心爱孩子,我永远在路上!”于克军如是说。(晚报记者夏金秀通讯员曹鸣杨金辉)

新闻推荐

淄博综合保税区申报及建设又进一步 高新区投资29.28亿元建开放型产业加工中心

晚报讯(记者赵瑞雪通讯员张志东李伟)昨日记者获悉,总投资29.28亿元的淄博开放型产业加工中心项目将于近日在淄博...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