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高阳故城
□本报记者马金
绚丽多彩的秋季,恰逢第十五届齐文化节开幕,寻迹高阳故城遗址,另眼看齐风,在岁月烟云中去肆意探索历史沉淀,感受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
行走在高阳大地,故城踪影早已在岁月冲刷下消失殆尽,但迎面扑来的历史气息尚能感知,尤其在高阳故城遗址前,但见故城根高出地面,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以及不远处那仍在飘荡的“高阳馆外酒旗风”酒幌,似乎在诉说着古今繁华盛景和文化延绵。
高阳故城,位于临淄区朱台镇南高阳村西,原为春秋战国时齐国城邑,称葵丘、渠丘。南北朝时,刘宋在此侨立冀州高阳郡治,从此留下了高阳城这一名称。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此任高阳郡太守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对高阳郡以及当地包容万象的农学进行了详尽记载。
来到高阳故城,你会发现这里有大量的齐文化遗存,金陵寺古建筑遗址、北魏石刻、刘伶墓,还有传承酿酒古法的高阳酒业。历史上高阳城址濒临的溡水,是由地下泉水汇成,水质优良,清洌甘美。传说附近有薄田一处,适宜种植高粱,穗大异常,萼内结双粒,粒如鸠眼。用这里的清水和这里出产的高粱酿造的酒,气味浓郁,有“开坛十里香,酒醉三年醒”之说。故城富有铁矿,地下水为天然矿泉水,水质上乘,家家造酒、卖酒,出现了高阳城内“户户垂酒幌,家家设酒垆”的繁荣景象。
一座故城,一部农书,一城酒幌,丰富了高阳故城的灵魂,厚积了高阳故城的底蕴。厚重的黄土地是齐地的基石,生生不息的文化是齐地的根脉。
行走于故城,许多尘封的历史过往逐步揭开。与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城市相别,到这里更能感受故城的呼吸,触摸故城的脉动,浑然与这方天地一体,去放飞你的思想,聆听故城的诉说,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见证故城传奇。
那飘荡的酒幌最惹人目光。尽管“户户垂酒幌”的盛景已逝,但人们对那段历史仍津津乐道,高阳酒业负责人马羽谈起昔日高阳郡来,格外亢奋。他介绍说,西汉刘向有诗云:“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如众周知,齐国的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奠定了齐地粮丰果茂的农业基础,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农业的发达又为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因此齐国的制酒业非常兴旺发达。正因如此,才出现了桓公狂饮、管仲正酒、景公嗜酒、孔子在齐以酒解忧、淳于髡豪饮一石等一连串的酒文化故事。由于齐国酿酒业历史悠久,技术精良,一以贯之,又加上高阳附近土地肥沃,宜种五谷,水质优美,因此,高阳酒业的兴旺发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16年,朱台镇(高阳郡)被确定为中国酿酒工艺学起源地。
行走于故城,你还会发现农业种植以及农学理念在当地根深蒂固,这与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此任高阳郡太守推广农业种植技术以及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传播不无关系。贾思勰花费11年时间,写就农学名著《齐民要术》。这部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最有价值的农学巨著,全书10卷92篇,11万多字,引用有关书籍156种,采集农谚歌谣30余条。内容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包括耕作技术,选种、贮藏,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木栽培种植,家畜饲养与疾病防治,食品调料制作等。《齐民要术》列举的许多经验技术,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对后世农业、农学发展影响深远。
在故城寻齐酒,从齐书探酒源。《齐民要术》中从第七卷第六十四至六十七章,专门对高阳郡周边酿酒技术作了详细论述。四章共计一万余字,详细介绍了10多种制曲方法和40多种酿酒方法。尤其是制曲与发酵,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能掌握到十分准确的微生物生长时间,确实不易,这是我国最早介绍酿酒技术工艺的著作,朱台镇(高阳郡)被确定为中国酿酒工艺学起源地成为必然。
行走于故城,走进历史深处,迈向美好未来。在遗址前,在酒幌下,在秋风里倾听战马嘶吼、酒旗猎猎……
高阳故城遗址
新闻推荐
淄博市第十四届青年集体婚礼在淄川区举办 23对新人携手走向幸福
晚报讯(记者张谦谦通讯员张钰珊)青山葱葱,绿水潺潺,踏上喜庆的红毯,今生携手共相伴。9月12日上午,淄博市第十四届...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