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纪友瓷板画《雁栖六景》惊艳京城
20寸手绘盘《和为贵》北京雁栖湖,雁栖塔“雁栖六景”六幅壁画之-鱼阳大观宋元瓶四季山水《春夏秋冬》《瓷板画说荷》长320cm高200cm田纪友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召开,让雁栖湖畔和雁栖塔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国际地标内竟有淄博元素,雁栖塔内的六组巨幅瓷板画来自淄博!作者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田纪友,他潜心研究创作的“瓷上水墨动彩新技法”,把中国画的大写意技法运用到陶瓷上,让水墨利用瓷板的流动性“流淌”出最动情的艺术精品。田纪友也因此成为瓷板画界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
田纪友说,回忆这段经历可用“惊心动魄”来形容。2015年春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副主任张星来淄博寻找彩绘人才绘制雁栖湖塔上的巨幅瓷板画,因为对田纪友有些了解,张星来邀请他先画两幅小瓷板画看看。
“我再三思量,决定选用宋元时期的绘画风格,色调选用底黄色,没想到一交样板,对方表示他们想要的就是我画的这种风格,当场决定由我来创作。”
接到任务,田纪友既兴奋又担忧,时间紧任务重,他立刻赶到北京雁栖湖一边感悟湖之美,一边用相机把所有的标志性景观拍下来,回到淄博开始“闭关”创作。
田纪友说,对他而言在瓷板上绘画不是难题,难就难在这组作品体积大。“高3米多,宽2米多,六幅作品,六个画面,装饰不同的墙壁,每一幅需要九块小瓷板拼接而成,我不但要画好每块小瓷板的每一处细节,还要掌控九块小瓷板的连接处‘天衣无缝\’以保证作品的整体效果,所以难度非常大。”
这个任务不但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个体力活,绘画、烧制过程需要不断搬上搬下,都是他一个人,有时候妻子会帮他。田纪友清晰地记得2015年国庆节,他画完所有瓷板后,开始入窑烧制。当天凌晨2点多,他和妻子把60多块瓷板搬到车上,到了窑厂他们又一块块卸下来,送到烧制车间,田纪友怕瓷板烧裂或烧炸,从凌晨2点到上午10点一直不停地跑来跑去看火候看成品,直到最后一片瓷板完美出炉。
2016年初,六幅壁画《雁栖六景》被安装到雁栖塔上,因为缝隙连接的问题,田纪友还被邀请去北京做指导,这也是他唯一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雁栖六景》悬挂在雁栖塔内。
在田纪友工作室,看到了《雁栖六景》的样板,宋元绘画风格与现代艺术完美衔接,一幅幅恢宏的宋元山水画作跃然于瓷板之上,一组组壮美的当代建筑呈现出几何之美,手法细腻,场景壮阔,最古朴的线条、最简约的颜色在瓷面表现出惊艳的效果。
大写意的中国画遇见传承千年的陶瓷,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出的艺术火花绽放在雁栖塔内,让人对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充满无限遐想。
田纪友作品的最大特色当属“亦工笔亦写意”,他敢于在瓷器釉面上使用大写意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的新技法创作出一幅幅惊世佳作,灵动、淡雅又深沉、大气。
他今天的艺术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从事陶瓷艺术37年,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研究和创新陶瓷艺术上了。他说:“陶瓷艺术的创新不能停,但创新的灵感来自哪里?来自生活。”
田纪友认为,创新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瓷板水墨画就是他的创新,而且他笔下的瓷板水墨画有一个鲜明特点:作品颜色淡雅只在局部用亮色点缀。他说:“颜色太多有媚俗之嫌,渲染气氛这种风格更凝重,更显大师风范。”比如他的作品《江雪》,画面以空寂的山景为主,只在左下方一角,一只小舟轻轻划破水面,仅这一点就点活了整幅画作。
田纪友的创新还体现在他对釉料化学反应、陶瓷材质器形、水墨绘画艺术的倾心研究和大胆探索上。“器形越不规整越不好画,必须顺势而作,还有釉料,有些颜料画的时候看着很明亮但烧制出来颜色完全看不见了,所以颜料必须选择耐高温的,只有掌握这些规律,作品才能最终呈现我的思想。”
好的艺术形式会流传百年,今天的艺术创新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艺术。低调的田纪友坚守在小小的工作室里,亲自设计、亲自绘画、亲自烧制,不断探索水墨与陶瓷的艺术融合,不断推倒重来推陈出新,直到作品完美呈现。这种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将使田纪友不断迈向创作的新高峰,并在淄博陶瓷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洪翠)
新闻推荐
淄博晚报百姓广场活动与你相约! 周六 “真情慈善”走进迎春苑社区
晚报讯(记者商萍萍通讯员孙晓库)关注民生,解读政策,传播文明,贴心服务。淄博晚报百姓广场活动再次起航,与你相约在...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